西部作家村
翻开詹仕华老师的《在羊卓雍的日子里》,仿佛被一位“神女”“措”到了——她就是被藏民爱称为“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的羊卓雍措。
——周克勤
初读《在羊卓雍的日子里》
文/周克勤
在藏地,坐落着无数明珠般的“措”,“措”,藏语,即湖。而羊卓雍措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翻开詹仕华老师的《在羊卓雍的日子里》,仿佛被一位“神女”“措”到了——她就是被藏民爱称为“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的羊卓雍措。在这片神秘而圣洁的土地上,詹仕华老师与战友们驻扎、生活、戍边,为了改善冬季连队营养,和《神女》拍摄组的生活,他们驻扎湖畔,捕鱼、吹风、唱歌、写信,在艰苦的环境中承受着淡水短缺、食物匮乏、严重冻疮以及缺乏精神文化生活的苦难,但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他们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忠诚和勇彀,诠释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担当。
羊湖颂
在那遥远的世界屋脊,
羊卓雍措静卧群山,
碧波荡漾,
如绿松石般璀璨。
她是神女的耳坠,
遗珠散落雪山间。
波光粼粼跃魚鲤,
湖水湛蓝鹭翩跹,
雪山环绕牧牛羊,
云雾升腾似仙乡。
她似一幅绝美的画卷,
绘尽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在这片圣洁的土地,
解放军战士们守护着日升月落,
他们用青春和热血,
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河山。
风吹日晒,
他们毫不退缩,
严寒酷暑,
他们意志更坚。
他们是祖国的忠诚卫士,
用赤胆忠心,
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他们的身影,
在羊湖的波光中愈发伟岸。
羊卓雍措啊,
你是大自然的馈赠,
是藏地人民心中的圣湖。
而那些守护你的战士,
更是祖国的骄傲,
是这片土地上最可爱的人。
祖国啊祖国,
你有壮丽的山河,
有忠诚的卫士守卫着美丽与圣洁,
麦浪与花海,
春种秋收。
我们为你自豪,祖国。
祝你永远繁荣昌盛,
愿你的每一寸土地,
都充满和平与安宁,
幸福与歌声。
周克勤,1992年生于四川德阳广汉兴隆镇,兼具文学梦想与广泛学术视野。自幼酷爱文学,文字间流露出深厚情感与敏锐洞察力,对写作热情不辍。曾任德阳国投公司、德阳产投集团项目管理关键职务,现任壹皓科技集团合伙人及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四川卫兰天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及时代延保新能源科技(四川)有限公司法人及执行董事,以卓越的商业智慧推动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文学与商业的双重历练,曾在都市头条《西部作家村》等发表作品。其作品蕴含深厚人文底蕴与时代气息。
附:
在羊卓雍的日子里
文/詹仕华
幽静而深邃的羊卓雍湖呵,湛蓝湛蓝,象一块偌大的碧玉,躺在雪峰环抱的山谷间,闪动幽幽的光彩。
五月,正是大雁落脚湖畔的时候,我们陪同《女神》摄制组的同志来到羊卓雍湖身边拍摄外境。草青花开的湖湾,撑起顶顶帐篷,一下便生意盎然起来,雁阵鸣叫着不时降落滩头,往日冷寂的湖滩忽然变成了喧闹的世界。
烟波浩淼,雾霭蒸腾的湖上,海鸥啼鸣,黄鸭戏水,鱼鹰翱翔。群集的水鸟时而拍浪而起,时而又象云锦一样纷纷跌落湖面。几只燕鸥惊喜而又好奇地绕着我们的帐篷盘旋鸣叫,象窥探天外来客一般。为了给远道而来拍摄《女神》的同志们改善伙食,我们在这里开始了新鲜有趣的捕鱼生活。
头几天,我们踏着湖滩上薄薄的寒霜,在湖湾撒网,在浅水捕捞,一网又一网,常常在沉沉的暮霭中晚归;每天,累得精疲力尽,捕捉到的几条小鱼,还不够我们烧一锅汤。吃饭时,班长把碗里的小鱼拨给江南水乡的同志,自己默默地啃着盐莱。夜晚,躺在帐篷里,大家久久不能入睡,望着窗外清冷的寒星,听着风吹湖面,激浪拍岸的声音,想着那些风尘仆仆,满脸冻疮,在雪原冰峰拍摄电影而消瘦了的演员们,我们为不能及早给他们准备可口的饭菜而焦灼不安。我们悄悄地钻出帐篷,到湖边观察鱼情,没到鱼群游向浅水的时节呀。一次次,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我们都急切地盼望渔汛的到来。
这天早上,嘎嘎叫唤的鱼鹰把我们吵醒。睁眼一看,好家伙!湖畔山川一片皑皑的白雪,帐篷旁洒满霞光的湖面,波起浪涌,嚯嚯喧响。只见黄鲤,银鱼,你推我拥,不停地从湖里涌进河叉,鱼鹰啼唤着轮番冲向涌动的鱼群,将一条条肥实的鱼儿丢在滩头。
大家呼啦啦的蹬开被子,乐得什么似的,抓起渔具筐子,扑嗵嗵的跳进河里,用网捞,用筐罩,用盆舀,有的人干脆用棒打手抓。犹如置身敌阵,哪里鱼多,就扑向哪里。跌倒了,抱着抓住的鱼又爬起来……
一时间,河叉里水溅、鱼跃,人呼、鸟啼,前面的鱼儿被捞起,后面的鱼群又哗哗涌上来,追急了的鱼儿,不时象跳高运动员般扑楞楞地跃上河滩。草地上,鱼蹦跳,露闪闪,银光道道,简直是一个童话的世界!
渔汛到来了,湖滨生活变得浪漫而又迷人起来。
但是,生活中并不都是诗情画意。羊卓雍湖给我们的也不都是美好的感受。在海拔四千五百多米的湖畔,清晨还滴水成冰呢。从水里爬上岸来,风一吹,周身针扎刀割似的,失去灵便的腿脚,使我们象醉汉一样跌跌撞潼。端起碗来,由于高原气压不足而煮成的“包浆饭”,咬着牙也难咽下。没几天,大家瘦了,手和脚也被水草和含碱的湖水“咬”得红肿,裂开密密麻麻的血口。夜里躺在铺上,腰酸腿痛,身上火烧火燎,久久不能入睡。大家开始想家想念连队了,盼望常有人到这空旷的湖滨来。偶尔看见远远驶过的汽车,心里也涌起亲切、攀谈的欲望。刚到高原不久的新同志叹息着,偷偷地抹揩眼泪。谁能说这就是娇弱呢,对刚离开亲人远道而来湖畔落脚的同志,是一种从没经历过的生活啊。人总是在磨炼和幼稚中走向成熟的。
盼望中,湖畔突然响起了驮队叮当的铃声,几匹驮着物资的牦牛向帐篷走来,大家欢呼、雀跃地涌上去,团团围住捎来报纸、信件的站长,象见到久别的亲人,乐不可支,心里暖融融的。
站长取下酒瓶,掏出站里同志们凑上的防冻膏转达同志们深情问候。然后,拿出礼物——信,分发给大家。《女神》摄制组的同志在信上写道:“感谢你们,忘我地为边疆服务的同志。”“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信从同志们手中传开,股股暖流在身上涌动。大家眼里含着激动的泪花,领悟到湖滨平凡而艰苦生活的意义。
特殊的环境需要特殊的适应能力,那种鱼涌河叉的情景是不多的,我们还得抓住时机坚持长期捕劳。同志们练习用湖水洗脸,用冰水擦澡,把脸捂在盆水里训练憋气,在自己掘的鱼池内练习摸鱼……之后,我们就脱下棉衣,向躲藏在深水洞穴里的鱼儿进攻了。我们钻进水里,顺着湖坎摸索,把躲在洞府里的各类鱼儿抓出来,扔向草滩,换口气,又钻下水去。不一会,草滩上便甩满了蹦跳的“战果”。我们累了,就爬上岸,在颤抖中裹上大衣,倒在地上打滚;或躺一会儿,甩开大衣爬起来,把鱼拣进麻袋,又一头扎进湖里……
远来落脚的大雁徐徐降落湖畔,新奇地向我们引颈顾盼,好奇地朝我们啼叫。湖畔的小草绿了,野花艳了。象我们这般的小伙子,正是注重外表美的年龄,可我们细嫩的脸上,已结上了一层粗糙的黑疤;白哲的手,变成了黑不溜秋的“铁爪”。大家跟大李开玩笑说;“看你这副包公脸,找上的对象怕要变成远飞的大雁啦!”大李甜蜜蜜地笑着:“谁不希望长得白白胖胖,可脸白鱼会自己跳进锅里吗?大兵可不追求慕虚荣的‘操手女郎’呵”……
笑声,打闹声,在湖畔飞扬,惊得水鸟冲天飞去,又啪啦落下。
“果——嘎——”一群大雁越过雪峰,从远方向羊卓雍湖飞来,战士的心里,象这清澈晶莹的羊卓雍湖水,荡漾阵阵涟漪……
詹仕华,从军边关,曾在军地做文学组织工作。在《诗刊》《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海外版》《西南军事文学》《四川文学》《香港散文诗》等发表作品。出版作品集《从边关到平原》《我的圣地雪域》等5部。曾获四川散文奖,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品集一等奖,全国第六届微篇小说金奖等,作品收进多种选集。现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都市头条《西部作家村》总编。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涂国模
本期执编:欣文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孔令华,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