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寄生泥土的那张脸
沿淮/安徽
在乡村的广袤田野间,每一寸土地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也藏着无数张与泥土紧密相依的面孔。那是被日光亲吻、被汗水浸润、被泥土包裹的脸,它们是土地的另一种语言,默默诉说着生活的故事与生命的坚韧。
当第一缕晨曦还未完全驱散夜的凉意,农民们便已扛着农具,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田野。他们的脸上,带着对新一天劳作的期待,也带着未散尽的困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真实上演。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那一张张脸在土地上起伏。他们弯下腰,播撒种子,脸上的神情专注而虔诚,仿佛在与大地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土地,是他们的信仰,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寄托。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春日的风,轻柔地拂过田野,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农民们的脸上,沾染着春天的色彩,那是泥土的棕黄,也是希望的嫩绿。他们在土地上辛勤耕耘,汗水滴落在泥土里,滋养着即将破土而出的生命。此时的他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付出的汗水终将换来丰硕的果实。
夏日,骄阳似火,烤炙着大地。农民们的脸被晒得黝黑发亮,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滚落,滴进泥土里,瞬间消失不见。他们在田间劳作,除草、施肥、灌溉,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尽管烈日炎炎,他们的脸上却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只有坚定和执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的这句诗,便是他们夏日劳作的真实写照。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农民们最幸福的时刻。田野里,金黄的麦浪翻滚,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农民们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那是丰收的喜悦,是对一年辛勤劳作的最好回报。他们忙碌地收割着庄稼,脸上的疲惫被喜悦所掩盖。此时的他们,与土地融为一体,成为大地上最美的风景。
冬日,大地沉睡,田野里一片寂静。农民们的脸在寒风中略显沧桑,但他们的眼神依然坚定。他们在冬日里修整农具,为来年的耕种做准备。尽管冬日寒冷,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希望,因为他们知道,春天总会到来,土地将再次焕发生机。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张脸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他们或许经历过旱灾、水灾,或许遭遇过病虫害,但他们从未放弃。土地给予他们生命,他们也用自己的双手回馈土地。他们的脸,是土地的镜子,映照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映照出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岁月流转,那张寄生泥土的脸,始终在大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它见证了土地的变迁,见证了生命的轮回,也见证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文/沿淮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号:沿淮。实名周士水,凤台人 ,中共党员,曾是淮南日报通讯员,为县.市.电台.日报用稿2000多篇,如安徽日报头版《一杯清茶送乡长》《一丝不苟的好会计》加编者按。在《安徽科技报》,《安徽法治报》,《安徽农村报》,曾在淮南日报:农村十年征文大赛中《王劲三的报告》“荣获三等奖“。是诗词世界签约诗人;淮南市硖石诗词协会会员;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协会会员;个人集:曲一本《一曲长歌恨》,词一本《一词荷花淚》;诗集《曾经的那一朵玫瑰》。《岁月里的故事》,《八公山散记》,第八本《让时光留住记忆》即将出版。载入淮南市凤台县毛集特区(毛集)志。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