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佘策源 文: 佘良志
1967年正在文革时期,当年我15岁,正是热血上进的年纪,当时最渴望的事情是带着红袖章当毛主席的红卫兵,但是天不遂人愿,要加入红卫兵,首先要查你家庭成分,因为父亲的原因,我被红卫兵组织拒之门外。那种怨恨,懊恼,自悲的情绪无处发泄排解 ,让我把所有的不如意,都记在了父亲的帐上。
在学校里,班里的同学,还专门在教室门外张贴了"未参加组织学习班”的纸条;我看到这张纸条时 ,无比气愤。学习班意指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张纸条里,特地省略同学二字,只用“未参加组织的学习班”因为我们这些未参加组织人不被承认是同学,而是像黑五类子女,狗崽子,猪狗一样低人一等,年幼的我感到无比屈辱,泪湿眼眶 。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家人,也告诉了父亲,父亲紧闭双唇,没说一句话。
1969年,在我当知青下农村去的当天,父亲把我叫到他的身边,紧紧抓住我的手 ,他告诉我"'爸爸不是地富反坏黑五类!你也不是狗崽子,!你到农村去再苦再难,在任何时候都要挺直腰杆!”我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在农村下放当年就评为了学习毛著的先进知青, 两年后又进了工厂,入了党,提了干 ,成了副厂长,但是父亲已经看不到了 。他已在1970年4月因病逝世。
袁任远题词
作者佘良志 父亲去世时,我还在农村。当我收到消息,匆忙赶回家时,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我多么希望父亲能跟我说说话 。多么希望再看看他紧握我手时那坚毅的眼神.
我的父亲叫佘策源.他生于1909年7月,于1970年4月,因病逝世,终年 62岁。
在我的印像中,父亲不是特别高, 1米7左右,脸部瘦瘦的,头发也秃顶了,解放以后他一直在人民银行当一名普通职员,1961年4月调湖南省参事室任秘书。
1975年初,我因公出差到了父亲的老家湖南石门县,在石门县委大院,我看到了石门南乡起义的展牌。在展牌上,我第一次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着学生装帅气的照片和对他的生平事迹的大段文字介绍。
父亲竟然在腥风血雨的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在1927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軍!
“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 ,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在我的心中,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红军”是一个无比崇高而响亮的名称,是千千万万人的精神支柱。
而现在我突然发现,原来我的父亲是红军 ,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一直以为自己出身在黑五类家庭, 突然发现自己的父亲是红军,这让我好像经历了一次穿越,又回到世间.回想父亲送我下乡时抓住我手时的坚毅眼神,我突然又读懂了些父亲,心中对父亲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父亲的家境
许多史料记载父亲的家境殷实,几间祖屋 ,几亩薄田 ,其实父亲说他小时候在家,一样要到田里劳动 ,经常在家吃的是菜饭,一个贫字,描化了他的家境,与富家子弟比相差甚远 。
父亲从小聪慧过人,深得其父母的喜爱,这种爱的延伸使父亲六岁多一点就被送去了私塾读书,他也很争气两,三个月,完成了在私塾启蒙教育。此时石门南乡第二高等小学向他敞开了大门 。因为在小学成绩优异, 三年后,父亲考入了石门县中学,求知的渴望让父亲不断的努力学习进步,在1924年,他又顺利通过考试 ,考上了武昌中华大学,/经济专业。
父亲去上大学的年份,是中国思想最活跃的年份,发生过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年轻的学生有了追求的方向 。父亲就是这群年轻学子中最积极向上的一个 。
特别是在父亲就读的大学里 有一位学长,叫恽代英,他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 是共产党早期青年 运动领导人之一 。他还是武汉市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黄 埔军校的政治教官。有这样的学长指引,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进入了父亲的灵魂。
1926年秋,在石门南乡的田间小路上,走来了一位英气勃发的青年,这就是我刚从大学毕业的父亲,他满怀对新生活的期待 ,以巨大的热情回到家乡工作和学习。回到家乡后,父亲组织农会,新建学校,团结教师,写标语,发动群众,反剥削,斗地主,大家情绪振奋,父亲也实现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
1927年的到来,给了父亲极大的考验,蒋介石背叛革命 ,加之湖南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据不完全统计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31万多人。在白色恐怖中,父亲所组织的农会主任和积极分子,学校的校长及老师,被那些随马日事变大势反扑地主还乡团追捕索命,特别是有的同志还不幸被抓到当年抗租抗息被杀掉的老地主的坟前砍下脑袋、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父亲没有退缩。也是上天的卷顾,在父亲正在明确方向之时,送来了一位好老师,他叫袁任遠,湖南慈利人,他的家乡距离父亲的家乡只有70华里,他比父亲大11岁.(袁老1925年入党,1982年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27年袁任远同志,在马日事变后,在慈利被反动派通缉 ,因而转到石门县,到南乡当了党委书记。当年袁老的到来,给父亲的革命活动增添了力量 。在袁老的支持下,父亲积极组织筹备起义,同时也被选为花薮乡支部书记 。
1928年2月贺龙和周逸群同志一起到了湖南石门南乡,走访考察。贺龙要求大家坚定信心,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严守纪律,建立武装,适时发动武装起义。
贺龙同志领导的桑植起义,和父亲领导石门南乡起义,地域最近,遥相呼应,给了石门南乡的同志极大的鼓舞。
1928年5月5日石门县团防局,8名团防队员奉命带着共产党员的名单,到南乡捉人罚款 。在团防队员酒足饭饱之后,中共县委决定先法治人,提前起义, 晚上9点,由我父亲佘策源率领16名游击队员,夜袭成功 ,8名负隅顽抗的团防队员被当場砍死,打响了南乡起义的第一枪。此行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热情,父亲他带人打伏击,抓地主武装,有声有色,游击队逐渐壮大,发展到600多人,500条枪。以此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湘西第四支队,由父亲佘策源任司令,袁任远任政治委员, 全面拉开了石门南乡起义的序幕!
石门南乡起义给了湖南国民党当局极大震动,石门县在湖南西北部,東接澧县,南连临澧",西临慈利, 西面还有武陵山脉,绵亘数百里,地理位置非常险峻。如起义成锋火之势,后果难料,国民党当局见势不妙,调集了正规軍,陈嘉佑部3个团和石门 ,慈利,临澧,桃源,常德团防武装上万人,分割包围石门南乡。在血与火的抗争中,起义 的将士们前扑后继,在数倍敌人的围追堵劫之下南乡起义经过3个月的浴 血抗争终于失败了,在众乡亲和游击队的同志贴心保护下,我父亲和袁任远同志逃出了敌人的重围,到上海去找党。
1928年底,白色恐怖极恶劣的时候,在“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走一个”的叫嚣中父亲他严守初心,跟着袁老向着上海毫不畏惧 过了一关又一关。
1929年初,他们辗转到了开封。当时举目无亲, 饥寒交迫,8月份从石门出来,身穿薄衣短裤,眼见年关,天寒地冻。这个时候袁老卖掉了自己的手表,到旧衣摊选最便宜的衣服每人买一套,还剩下一点钱,父亲发挥他学经济的长处,包了一个烟摊,开始卖香烟维持生计。
住在贫民窟,吃很差的菜饭,这样坚持了9个月终于省下了一个人去上海的盘缠。最后决定先由袁老一人去上海跟组织接头,然后再回来接父亲一起去汇合。
转眼已经到了 1929年,5月份,离南乡起义的日子 ,有一年时间了 ,到上海找组织的袁老,因为组织被反动派破坏,又因身无分文,流落街头,也无法与父亲取得联系。
后来,一次偶然,袁老见到组织的同志,由于时间仓促 急需转移,组织上将袁老送上了井冈山。以后,袁老又参军打仗,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远隔千山万水,因为没有袁老的联系,父亲始终在开封独自一个人苦苦等待。
由于生活所迫,父亲参加了政府的求职考试,靠他那点学经济的大学生底子,考取了政府部门的稽核(审计,因为要进政府,要求要集体加入国民党,父亲没暴露自己的身份 ,没暴露任何党的机密,加入了青天白日的党,这成了父亲历史上最大的污点。了解了父亲这段历史,我感叹万分,父亲是运气太差,要是能跟上袁老,参加长征 ,那么父亲的历史真要重新写过。
回家省亲 1964年5月,离石门南乡起义过去了36个年头,这年父亲带着我14岁的哥哥,回到了他的石门南乡老家。父亲是回家乡省亲,但他的家乡连他一个至亲也没有 ,这次他们回乡也是住在一个远房亲戚家。
到石门县的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把哥哥叫起床了。拿了香烛供品,到后山爷爷奶奶的坟前,摆放好供品,点好香烛 ,要哥哥磕了头,然后父亲长跪在爷爷奶奶坟前 开始抽泣,既而嚎淘大哭。
南乡起义失败后,父亲远走他乡,躲过一劫,但国民党反动派并没有放过他与他的家人,南乡街头到处都张贴着捉拿“匪首佘策源”的标语,父亲的家人和亲属经受了蒙天的劫难。一批批反动军队,一群群地主武装, 他们冲进他家里,牵牲口,捉鸡鸭,抢粮食,抢衣被,抓人,杀人,放火烧房屋,父亲的整个家片甲不留 。
袁任远同志在1975年回到石门县,亲自提词并修建石门南乡起义纪念碑。据统计,当时有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6000多人被杀害,在南乡有30户家人被杀绝,我从小没见过爷爷奶奶 ,没见过叔叔、伯伯和姑姑,父亲家就是那30家绝户之一!
父亲为了大家而完全舍弃了自己的小家 ,从他跪在爷爷奶奶坟前无法抑制泪水里,我感受到了他深埋心底从未说出口的对父母亲人的思念欠疚,以及对他们为革命献身的祟高精神的怀念。
在伟大的石门南乡起义中,我的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姑姑5位亲人英勇就义 ,他们以及所有为石门南乡起义献身和做出贡献的先辈永远让我们这些后辈们深深的怀念!
佘良志
2025年2月7日于长沙
作者简介:
佘良志 19 51年3月 出生 ,男,大专文化,经济师,中共党员 ,1969年下放汨罗知青,1970年招工,曾任岳阳地区篮球队前锋、 岳阳机床厂钳工 、团委书记 、办公室主任、副厂长等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