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
张勇斌
庄严肃穆的洪涛山低下了高昂的头,蜿蜒盘旋的恢河之水在脚下静静地流淌。苍天为失去一位党的好儿子黯然流泪,乡亲们为失去一位好干部而低声抽泣,父亲你可知道为你送行的队伍有多长,五十米长的送别队伍行进在您生长的地方,朔州市朔城区新安庄的街道上。喇叭声咽,催人泪下。回忆您走过的岁月,才使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父爱。
我的父亲生于一九三零年七月二十三日,正值历史上的战乱时期,贫穷和饥饿时时伴随着他。爷爷和奶奶仅靠着几亩薄地养活着一家老小。
走过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转眼长成了一个勤劳的小伙子。卢沟桥亊变之后,抗曰战争爆发,中华民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着年迈的老父亲,为了生计整天东奔西走,心有不忍。一九四六年,十六岁的的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軍,拿起了枪杆子,跟着毛主席共产党闹革命。
父亲这一走就是九年,这九年父亲转战于大西北,跟着朱国华部长走遍了西北的每个角落,打败了蒋家王朝,跟着党跟着毛主席建立了新中国。一直到了一九五四年,父亲才脱下了那身军装回到了家乡!
那时候,我们家人口多,三个叔叔两个姑姑年令尚小,由于长期的颠沛流离,积劳成疾,爷爷和奶奶早早地离我们而去。刚刚转业回来的父亲,忍着悲痛为他们料理了后亊。挑起了家庭这副重担。
爷爷奶奶的去世,给父亲留下了一个乱摊子。看着弟弟们一个个长大成人,心中产生了诸多的不安,娶妻生子成了他这个当哥哥的心病。一九五四年,我的妈妈过门,第二年就生养了我。我的出生无疑给这家庭带来了欢乐,父亲看着我傻笑着,高兴的连嘴都合不上了。一九五六年,在父亲的操办下,二叔喜接连理,但由于二叔脾气古怪,二娘带着我的弟弟远嫁内蒙,后来听说弟弟随了继父的姓。一九五七年三叔学业有成,毕业于山西省太谷农学院。返回原籍参加了工作,先后在农机局,石油公司就职,一九六二年又在父亲和母亲的催促下,娶了我的三娘,生有四女。四叔长大了,父亲把他送到了山西省雁北地区朔县师范,一九六三年毕业,分配到山西雁北地区平鲁当了一名人民教师。一九六五年娶妻,一九六八年生了我的弟弟和妹妹们。至此我家的人囗多了起来。交待了弟弟和妹妹,这时的父亲己经是有三个孩子的人了,负担越来越重,加上天灾,我们家仅有的三间窑洞在连雨中全部倒塌。看着刚过门的母亲,父亲一时没了主意。看着这将要崩溃的家庭,我的四舅爷和老爷挺身而出,为年轻的外甥女婿分担了心中的忧愁。用父亲转业回来的安置费盖起了三间土房,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这个家。
为了家族的繁荣,为了家族的荣誉,父亲凭着自己在抗日军政大学学到的知识,考取了山西省雁北地区朔县邮政局,行李捆好,准备上任之时,却被我的姥姥拦住了。老人家怕女婿一走,又不知何时回来,家中留下年轻的母亲,该如何是好,就这样到手的国家干部失之交臂一去不返。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说得到,做得到,帝国主义夹暑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一曲脍炙人囗的歌曲,飞过了千山万水,响彻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父亲,走进了人民公社大跃进的行列!担任了米昔马庄的第一任会计。(现新安庄村)这一干就是三十三年,在这期间,父亲有喜有悲,有忧有愁,熬过了几任支书,所做的工作受到上级党委的肯定。送以红管家的光荣称号!
公元一九六六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它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父亲也未能辛免,村里的造反派头子高某某,在一次会议上密谋,要把我们全家赶门在外逐出家门。幸亏有人报信,我们知道了消息,又因天寒地冻,他们怕出现意外出了人命,才没敢这样胡作非为。但实施了抄家,记得那是一九六六年的腊月,寒风凛冽,冻得伸不出五指,造反派呼喊着囗号,气势汹汹得来到门上。那时候,我还小,大概是十一二岁的样子,吓得直往后躲。在姓高的带领下,一伙人冲进了我们家,乱翻起来,美其名曰,找黑材料。但无所收获,只好灰溜溜地滚出了我家,临走把我家的一烂衣柜贴上了封条。那是年关啊!我们买的烟花就放在里面,只好再买渡过初夕之夜。记得初夕的那天,父亲垒了几次旺火都没有成功,最后只好烧木材为旺火渡过了年夜。过了正月初三,高某又带着人来到我家,打开了那个破旧的烂衣柜,乱翻了一通,还是一无所获,只找到一颗颗老鼠屎。就这样又熬过了几年,随着温都尔汗的爆炸声。父亲才走出了阴影,重新掌握了财金大权,为村里积累了几十万的资金,红管家的称号又回到了身边。
时间过的真快,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会感叹,时间过的真快,这句话仿佛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囗头禅,不仅意间从唇齿间滑落。带着一丝无奈和感概,时间,这位无形的雕刻家,用它那无形的刻刀,在我们的生命里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让我们在不仅意间,便渡过了无数个春秋。随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此时年仅四十六岁的父亲,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朔县县委和人民公社党委授于劳动模范。父亲拿着奖状回家,总是对我们弟仨说,这是党给我的荣誉,我一定要好好珍惜。此时我己经是二十一岁的小伙子了。父亲看着我们弟仨一天天长大,打心眼里的高兴,可是暗地里也为我们的前途焦虑着。
一九七五年,我顺利地考入雁北地区朔县师范学校,父亲总箅松了囗气。当我要离开家报到的时侯,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到学校后要听校长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争取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一九七七年,我完成了全部学业,以良好的成绩毕业了。父亲又对我说:“儿子,你就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了,毛主席说过,‘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就是告诉你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工作。”一九八零年恢复高考,我的二弟听从父亲的教导,一举考入太原工业大学,成了我们家的又一位大学生。先后在山阴康醛厂,朔城区陶瓷厂,朔州市安检局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给张氏家族又绘制了一副可喜的图画。一九八四年,我的三弟在朔城区一中高中毕业,当年考入山西大学,学业有成,回到朔州,参加了工作,任职中行信贷部股长,至此张家先后有了两名中师生,三名大学生,父亲看着我们一个个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高兴的连嘴都合不上。本来就在部队受过训练的他,总悬精神抖擞,气宇不凡,走路总是拾头挺胸,笑容满面,所以乡亲们给他起了快腿张的绰号,意思是说父亲走起路来,别人小跑也不会追上!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奋发走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一首热情奔放的赞歌,唱遍了中华大地,父亲又加入了政革开放的洪流之中,跟着邓小平主席开始了新的长征。改革开放,在乡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为了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因为一车西瓜的费用,得罪了乡里的一位'金牙`乡长。对父亲百般刁难,后来的工作十分难做。此时我的老父己是快要六十岁的人了,父亲正式走进了农田,辛勤耕作继续养活着全家老小。生活虽不富裕,但过的非常快乐。一九九三年父亲年令偏大,最终离开了大队会计的位置,告老回家安度晚年。
父亲一生生活简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我们关怀备至。记得那是二零零叁年非典猖獗之时,父亲总是告诉我们,儿子不要到街上,要办事爸去办,言外之意就是怕我们被感染。如此伟大的父爱,怎能让我忘怀。回想老父的点点滴滴,怎能不让我伤感。曾记得那年母亲劳累过度,病卧在床。父亲总是不离她的左右,精心照料,那拉着平车为母治病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那一根麻花的故事总是在脑海里时时闪过。父母如此伟大的爱情,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想我们也会接过父亲对母亲的爱,去爱惜自己的妻子儿女。
简历:大海之波,原名张勇斌。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8月6日。山西朔州朔城区新安庄人。毕业于山西雁北地区朔县师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三十八年,退休于2015年9月,酷爱文学,先后在江山文学网发表小说、散文十五篇,后在老朋友石丽仙引荐下,投稿于华夏思归诗歌文学学会。先后发表了巜若瑟之往日云烟》个人专集,巜娘家妈赔礼记》、《错位的爱》、巜月光中的遐想》、《人生密码本》、《丰收的喜悦》、《脚步下的春秋》、《梦中的妈妈》、巜国庆抒怀》、《相聚阳高》、《白衣天使赞》、《故乡的春天》、《夏日的雨后》、《一千三百一十四的故事》丶《迟到的忏悔》、等。后续投稿还在继续中。二零二五年二月加入华夏思归诗歌文学学会,成为特邀作家。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