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龙年春节,因为《百年追梦》创作之需要,建民兄蓄谋已久,我积极回应,大年初三,我们开始文化之旅。我们去两当、去青木川,去哈达铺、陇西堂,最后一站是天水。我们在古城穿错,寻找《天水城赋》。这里竟然有一个“秦州区,让我顿时“秦都”有山寨之感,百戏之祖秦腔就发源于此,每一年“全国秦腔艺术节”在甘肃堂而皇之举办,陕西竟听之任之。天水,一年来,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在中国作协领导的《天水城赋》壁前,我和建民曾兄留影纪念,几天来,心血来潮,索性班门弄斧一次,贻笑大方。
天水颂
(文/李含辛)
羲皇故里,秦腔滥觞。天水之地,古韵悠长。地处陇右,山川焕彩而昭彰;史源深远,岁月留痕而未央。
夫天水者,钟灵毓秀,沃野平旷。其山嵯峨,峰峦叠嶂而翠苍。陇山横亘,似巨龙之蜿蜒;嶓冢巍峨,若巨人之守望。朝迎旭日,山尖熠熠而有光;暮送落霞,林樾冥冥而含香。且夫水也,渭水汤汤,滋养黎庶而润桑;藉河悠悠,贯穿城邑而浩茫。清泉汩汩,似琴音之奏响;潭水幽幽,若星眸之闪亮。
遥想当年,秦腔初兴于此方。板胡奏响,声震九霄而激昂;锣鼓齐鸣,韵传百里而铿锵。旦角婀娜,莲步轻移而舞裳;生角俊朗,唱腔高亢而绕梁。净角威凛,脸谱斑斓而雄强;丑角诙谐,妙语连珠而趣长。此秦腔者,为百戏之祖,源天水而流芳。
观夫天水人文,璀璨若星芒。伏羲画卦,开天地之洪荒;女娲补天,拯生灵于危亡。李广射虎,显英勇之胆量;姜维谋国,展忠义之肝肠。文化传承,代有贤才而领航;艺术创新,时见佳作而流芳。石窟艺术,麦积山名震遐方。佛像庄严,慈悲之态可仰;壁画精美,绚烂之色难量。
至于今日,天水依然焕荣光。街衢整洁,楼阁林立而堂皇。商贸繁荣,物流四海而繁忙;工农兴盛,物阜民丰而安康。教育昌明,庠序培育而栋梁;科技进步,创新驱动而领航。民俗文化,传承有序而弘扬。节庆之时,秦腔锣鼓而闹攘;平常之日,剪纸刺绣而溢香。
嗟夫!天水之美,难以尽详。秦腔之妙,千古传扬。愿天水之未来,如鲲鹏之翱翔;愿秦腔之艺术,似松柏之青苍。岁月悠悠,天水之魅力永恒;时光苒苒,秦腔之韵味悠长。吾侪幸甚,得瞻天水之盛状;吾心向之,长念秦腔之高亢。千秋万代,天水之名永彰;四海八荒,秦腔之音永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