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战胜
高跷作为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多用于喜庆节日且在二四拍行进中进行。
高跷并不是谁都能踩的,需要有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掌握平衡,因为是悬高走路,所以要掌握重心平稳以免重心不稳而摔倒。再就是高度,从低往高,即先踩几厘米的柳木腿,掌握好平衡后再往上走,踩50~100厘米的柳木腿,并随之前后移动,走秧歌步,使之显示舞动之美,当然这些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好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怎么也得练个十天半个月吧,方能掌握基础步法。倘有一定的舞蹈功底,那走起高跷来那叫一个美,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韵传达。有时在高跷队伍中有观众打赏,在路中间放上几百元现金,而高跷中的人不能伸手去捡,而是要踩着高跷劈腿分开一字马用手捡起,足见踩高跷的人功夫了得。
踩高跷活动最早起源于千年前的祭祀活动,祈盼人民生活获得更多的物质。
踩高跷融入了更多的民间活动与劳动场景,更多地体现了祖先与自然斗智斗勇的勇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让后代人看到更多更丰富的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程战胜,高中时在东方艺术学校函授三年诗歌,2003年获得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018年在大秦风上发表《话说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