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544》「飘舞的剑」(7490辑)

晨间寄语
改开之初,万元户是被羡慕的对象,后来货币贬值,人们手里的钱开像雪球往坡下滚,越滚越不值钱。但是数量多了,币与货的交换在不对称的前提下上升,也是好事,至少手里的钱比以前多吧。
没有如果。如果所有人用现在可里的钱,交换40年前的商品,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是大财主。马云和李嘉诚可以一人买半个地球,这是如果。没有如果的现实,拿着100元上街,走不出100米,花光不说,手里的东西不够拿。而40年前的100元,足够10口之家生活一个月,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过的真实。
明天就是元宵节了,所谓过年和年味,这个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将被推向新的高潮。无论有钱无钱,这个高潮是必不可少的。叫花子要过的三天残年,一是除夕、二是正月初一的春节、三是闹元宵。饥荒灾年如此,太平盛世更是夸张。
全国各地年味持续不断,最为刺激的,潮汕地区的英哥舞动较为突出,强烈、震撼。网上评论区有一位朋友说:“全国只有广东没有丢掉民族风”,我不敢苟同。因为,这一活动的首要条件,必须是经济基础好。那阵容那阵势,没有十万八万、甚至几十上百万的资金,谁也玩不起来。当然,老百姓荷包里鼓鼓囊囊,谁会在乎?
潮汕、沿海、东部发达地区不在乎。深圳,是邓小平改开的试点、也是重点。其特点是沿海、可以速建出入海口的码头重港,且靠东南亚最近的世界贸易中心香港,泊来容易。说穿了,这一地区深受改开的红利,一方百姓自然先富。那一带百万千万上亿的豪宅别墅如林,那里人们的过年、年味意味着砸钱,内地、西部,没有可比性。所以,不是这里那里没有“民族风”,而是没有钱就疯不起来。话丑理端,如果这方老百姓的腰包里也是鼓鼓囊囊,又将会玩出什么花样来?
文里没有挑逗没有歧视没有地域界别,请那一方同胞不要介意,余为实话实说罢了。
年味的形式不一样,但都是炎黄子孙,亦是传承祖宗的文明文化和传统,异曲同工,相得益彰,对吧!
新的一天,早安!
2025.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