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太平天国女将无一投降
作者:李铁
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时,有些妇女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女兵。这些女兵大部分是客家妇女,她们反对固有的传统文化,都不缠足,在部队中,主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后勤工作,当然,有些人也参加战斗。在战斗时,这些女兵的勇猛程度一点也不比男人逊色,清军说她们是“大脚蛮婆”。
后来,太平军进入长江流域,在北上过程中不断招兵买马,又有很多女性加入其中。这时,太平军中的女兵可能已经超过10万人,直接参加战斗的也越来越多。妇女们之所以踊跃参加太平军,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政策主张符合妇女们的要求。在太平天国描述的社会图景里,男女完全平等,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缠足,反对孔孟之道,推翻一切假道学。洪秀全宣称:“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是平等的。”“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很显然,在太平天国,女性的所有枷锁将被除去,社会地位会大为提高。很多女性正是怀着男女平等的梦想,加入了太平军。但这只是一个虚妄的画饼,受到传统思想的极大影响和限制。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夫为妻纲,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属品,人们对女性从来都特别轻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出来当兵,很显然会引起许多不良后果。
为整饬军纪,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太平天国建立了男女分营制度,严格把男女隔离开来。这个措施一开始就有,在南京时被推广,越来越走向极端。最后,即便是丈夫探看妻子,或者儿子探视母亲,也不能进入女营驻地,只能在门口说话,相隔数步,而且声音也一定要响亮,旁边的人都能听见。这个极端措施当时虽然很有效,但显得有点不太人道,受到后人的不少诟病。太平天国关于妇女的各种政治主张,并未实现,甚至连那些起义的领导者们也未能做到。他们个个都生活严重腐化,妻妾成群,说好的一夫一妻制呢?但这并没消磨女兵们的决心和意志,她们仍然始终维护太平天国利益,直到1864年南京被湘军攻陷时,800多个女兵依然怀着对太平天国特有的狂热,自焚而死。从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中国女性为争取应有的权利,付出了巨大代价。
由于太平天国的政策主张并不符合中国国情,其后期有许多男性将领理想破灭,投降了清军,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投降高潮。他们有的是高级将领,有的手握重兵,有的拥踞一方。但这些投降的人中,一个女的也没有,清军也从不接受女兵投降,根本没有接受女兵投降的机制和准备。因此,太平天国女兵是不能投降的,除了少数人能跟着丈夫一起投降外,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和可能性。一旦加入太平军,就意味着她们不能回头,必须为太平天国付出一切。1864年,南京被湘军攻陷时,除少部分自焚而死外,太平军大部分女兵被清军俘虏。太平天国的失败,也意味着女性们争取平等权力斗争的理想破灭。
对待被俘女兵,清军极其残暴,史书上没写南京女兵的结局怎样,但写了另一个距南京不远,沦陷时间也差不多的城市。清军把被俘女兵交给了刽子手,用最残酷的手段处置。刽子手将她们面部朝天,撕去衣服,然后用刀开膛,一直从下腹剖到胸口。这些刽子手都是高手,剖腹时能不伤五脏,把手伸进胸膛,能把还冒着热气的心掏出来。有些女兵是被凌迟处死的,他们被剥光衣服绑在木桩上,刽子手们把她们的肉一块一块割下,有时甚至会塞到他们的嘴里,或是抛向喧哗的观众。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