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些披着“三国研究专家”丽衣的官棍、奸商、庸师们把勉县说成“三国圣地”,我且不揭其阴鸷用心,但此说法危害人心,危害地方文化,危害勉县历史,可以休矣。

三国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战争的血肉横飞朝乃不保夕的灾难中,就是当时的大军阀曹操都心生悲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处于战争漩涡中心的沔县更是灾难深重,生灵涂炭,人民悲苦,张鲁拼其一生建立的政教合一政府也仅仅维持了二十五年安定生活。215年的曹操张鲁之战虽说是张鲁恤忟百姓而弃战,但曹操迁移汉中百姓却使生活在鱼米之乡的世代汉中人坟弃家,背井离乡,使关、陇逃避战乱投奔汉中,获得暂时安定的难民不得不又在逃难的死亡路上挣扎,217年至219年长达两年多的刘备曹操汉中之战,更是给汉中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面对曹操强大攻势,益州刘备集团不得不全民“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想想当时汉中人民居无定所,家无宁日的苦难,乃至益州,关中,陇南陇东推及全国九州,全天下陷入战乱困境,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看看那些个无肝无肺无心的披着“三国研究”的退居官棍、奸滑商人、误人子弟的庸师们,为了一己私欲,披上所谓“三国研究专家”的虎皮,豪无人性地胡说八道,把这些“曹刘古战场”,战争血肉地,战士死亡地吹嘘为“三国圣地”。三国有“圣地”吗?!我们且看一下词典上的“圣地”是怎么说法。“圣地是指对宗教有重大影响或与宗教创始人有极大关系的地方,如作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种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 ”。由此可见:圣地是一个具有深厚宗教和文化内涵的词,它的本义是指被人们视为神圣、具有特殊宗教或历史意义的地方,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宗教层面:宗教语境中的圣地与宗教教主、圣贤或神圣事件的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被称为圣地的地方被视为与神灵、圣人或先知有密切联系,具有极大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如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是耶稣生活和传教的地方;伊斯兰教的麦加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和伊斯兰教复兴的地点。二是历史层面,圣地与宗教密切关联外,还因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被尊崇,具有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变迁或民族精神的传承。在中国现代历史中,人们把延安做为“革命圣地”。文化层面,圣地不仅有宗教或历史的象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寄托和信仰象征,是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文化符号。圣地是人们对神圣、崇高和美好的追求与敬仰。那么,把勉县强封为“三国圣地”是何居心呢。且看三国历史,东汉未年的“五斗米”教确实在汉中,但先是教主张修追随张角反对朝廷,后有张鲁杀死汉中太守,反叛汉廷,割据汉中,从五斗米教沿承下来的白莲教等离国叛道反叛朝廷黑恶宗教势力和社会不安隐患。且“三国”时代无疑是血雨腥风的战争,三国古战场无疑是天阴雨湿声刀劈人头的尸骨场,是千百年来天阴雨湿声啾啾的冤鬼悲魂的灵薮幽墓场,怎么就成“圣地”了?!“三国文化”就是战争文化,更具体些三国文化就是分裂文化,算计文化,它的灵魂是分裂,它的手段是阴谋,他的结果是国家三分鼎立,人民流离失所。那些称三国古战场为“圣地”的人,无非是欣赏血腥,无视历史真实,以挑起族人争恶斗狠为能事,无视人类苦难,为不义战争唱赞歌,为分裂割据军阀歌功领德,为封建帝王招魂树帆。试想,凡是情感正常,思维健全的人谁会面对战争,面对死亡,面对历史的腥风血雨纳头朝拜,称为圣地呢!如果战场成为圣地,分裂成为精神圭臬,那么发动战争的人是不是圣人?蒋介石,东条英机,希特勒是不是可以安飨神圣?!

再说,我们把延安称为“革命圣地”,大家注意冠词是“革命”,是全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解放的圣地。而“三国圣地”,三国是什么?是曹魏、刘汉、孙吴三个大军阀割据一方,争霸天下,分裂中华民族的黑暗历史。我真不知道,把“三国”分裂奉为“神圣”,把“三国”古战场奉为“圣地”是何居心?!我真不知道台独们是不是看过《三国志》,但他们是真爱“三国圣地”这种分裂天下的称呼,我也依稀知道日本人在侵华战争时,那些日本指挥官是很推崇《三国演义》的,他们也把三国古战场目为圣地。
勉县无“圣地”,三国圣地可以休矣!(定军山老人的泪) 编辑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