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蜜的回忆
文|刘建生
置办年货时,我特地买了橙汁、雪碧、可口可乐等各种饮料。谁料正月招待亲戚,我刚要打开饮料瓶给客人倒时,却被客人劝阻道:“我胃不好,喝不成凉的。”
我连忙说:“那我熬姜汁可乐,喝起来就不凉了,还暖胃。”
“我不喝饮料,我血糖高,怕得糖尿病。”
“饮料里有添加剂,我喝茶算了。”
客人纷纷推辞,我只好给客人一一斟茶。
正月里待完亲戚,我买的那些饮料还原封不动。想起如今坐席,有几个人喝饮料?即使是给每位客人面前放一罐“红牛”“王老吉”或是“山楂树下”,总有一些客人不喝,离席时也不拿。有次坐席,我把自己没喝的那罐饮料带给小女儿,却被妻子阻止,说是小孩子碳酸饮料喝多了对牙齿不好。
我打开一瓶橙汁,倒了一杯,只见金黄的色泽和漂浮的果肉真是诱人。我喝上一口,感觉酸甜冰凉,非常好喝。这么好的果汁饮料,为什么如今却遭到冷遇呢?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喝饮料的甜蜜回忆。
作为七零后,童年的物质生活远不如现在丰裕。那时候,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小麦、玉米、高粱是主要农作物,萝卜、胡萝卜、土豆、白菜、葱、蒜苗等蔬菜都是自己种,几乎不买菜。下面条如果没有绿叶菜,屋后麦田里荠菜多的是。夏天灰灰菜、芢蔊菜遍地都是,吃不完,根本吃不完。水果少得可怜,偶尔有人担着桃子、拉着西瓜叫卖,可大人没钱也舍不得买。于是男孩子们钻进玉米地、高粱地寻找野生的西瓜、甜瓜,眼巴巴守着它长大一饱口福,还得用蒿子掩盖住瓜蔓、瓜儿子,生怕被别人发现截胡。偷偷钻进别人家的高粱地折“蜜蜜杆”当甘蔗吃是常事,因为折自己家的舍不得。
记得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爸爸才会破例买回一小瓶橘子汁。我兄弟俩捧着橘子汁如获至宝,非常开心。除夕之夜,给长辈敬完白酒,我就会小心翼翼地拧开橘子汁瓶盖,先闭眼贪婪地吮吸那好闻的果香味,然后用瓶盖当酒盅,给女性长辈一一敬果汁。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大家喝完都会不由自主咂咂嘴,舔舔唇,赞叹道:“好喝!”当我喝完自己那一瓶盖果汁,舔瓶盖是必须的,谁叫它那么好喝又那么少呢?剩下的饮料,我哥俩会各拿一根竹筷玩“敲杠子”游戏(两人竹筷碰触之际同时说出“棒”“鸡”“虫”中的一种,按照棒打鸡、鸡吃虫、虫蛀棒法则判输赢),谁赢谁喝一瓶盖饮料。至于偷喝饮料,我哥俩都干过。若被对方发现,一场“饮料大战”随即爆发。
后来,市面上出现了橘子汽酒,其实是一种果味饮料,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夏季,街头小摊、商店会卖汽水。记得几只干净的玻璃杯分别盛满了红、黄、绿色的汽水,煞是好看,杯口盖一块四四方方的玻璃。当你口渴难耐之际,花五分钱或一角钱就可以买一杯汽水喝。拿掉玻璃,看着鲜艳的颜色,喝着又凉又甜散发着香味的汽水,简直是皇帝待遇。记得1991年到1994年骑着自行车在凤翔师范读书期间,每年酷暑我在沿途处理村小商店没少喝汽水。那甜蜜的回忆,历久弥香。
在小学念书时,每当夏季天热之际,每个孩子上学时都会自己带水。盛水的器具五花八门,大多是各种形状的玻璃酒瓶,用水壶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也许是受到汽水的启发,孩子们会用凉开水、食用色素、糖精自制“土汽水”。大家相互品尝,乐在其中。
不知谁发明了“土罐头”,引得伙伴们纷纷效仿:采摘一些青杏子洗干净,再找一只罐头瓶也洗干净,把青杏子放进瓶里,倒入凉开水浸没杏子,撒进许多白糖,用筷子搅拌融化,用塑料纸蒙住瓶口,再用细绳子扎紧。捂上几天后,绿色的杏子逐渐变黄,汁水也逐渐变成黄绿色。解开绳子,拿掉塑料纸,喝一口“罐头水”,又酸又甜,简直是人间美味。
时过境迁,日新月异。自行车变摩托车、小轿车,土坯房变砖瓦房、商品房。路畔的汽水摊早已销声匿迹,超市里摆满了冰红茶、可口可乐、雪碧、矿泉水、蓝莓汁、苹果汁、蜜桃汁、山楂汁、蔬果汁……五花八门的饮料琳琅满目,让人赏心悦目。可是,再也喝不出童年那甜蜜的味道了。
从记忆里回过神来,我不再失落,遭冷遇的果汁,不正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富裕、保健意识的增强吗?忆苦思甜,知足感满满。
作者简介:
刘建生,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凤翔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凤翔区音乐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宝鸡市“最美送教上门教师”。先后在中国散文网、《陕西青年》《陕西环境》《宝鸡日报》《西凤酒通讯》、宝鸡市广播电台及“西府文学”“时光捡漏”等报刊、微信公众号发表作品500余篇。散文《善人武存伯》《爆玉米花》荣获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教师组一等奖;散文《扫路》获第三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散文《感悟生命》获第四届中外散文诗歌邀请赛一等奖;散文《月是故乡明》获全国乡情诗文大赛优秀奖;《师恩难忘》荣获“红烛颂”教师节全国征文二等奖。与张忑侠老师合写歌词的歌曲《柳林等你来》在QQ音乐、酷狗音乐公开发行。
(审核:杨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