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541》「飘舞的剑」(7477辑)

晨间寄语
有这样一组数据统计,《红楼梦》中的人物数量从448人到983人不等。从清朝、到南京大学、到近代,虽然统计的数据有差别,但表明了人物众多的事实。作者曹雪芹、高鹗把每个人物都描写得细致入微,各有千秋,堪称访尽人间百态。
写这段话的意思,证明着坊间“一娘养九子,九子不一般、不一样”的特征,也是规律。有史以来,所有描写人物的作品,虽然风格各异,其共同的目的,就是探索人性,找出人性的密码。谁都想把人性看透,但谁都没有看透。除了宇宙的变幻莫测,大自然瞬间的不可控,如地震、海啸、龙卷风、陨石等等。
人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并且有想操控世界的思想和潜力,这是作为统治者最想做到的事。因此,掌握人性并制住人的动向,无疑是一种追求。文人们写人性、探索人生,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就是为了提升作品的内核,也就抓住了读者,这是作家们的一种境界和笔力所在。所以大凡写作,无不提及人性,的确,因为人心叵测。叵测有贬义,叵测也是难测,难测才写,难测才是人。猪被买来,它唯一知道的是吃,等它吃大吃肥了,主人就把它杀来吃了。它什么都不知道,如果它知道,它是有机会逃跑的。
人类和平相处很美好,但更多的时候,人一直在互相排挤,如种族、国家、战争。所以人又在努力寻求战胜,要战胜,就必须斗智斗勇。人的斗智斗勇,同样极力在掌握对方的心思及性格特征,以便达到战胜或奴役对方的目的。
我们常常写事、写人、写环境,更多的是为了歌颂美好,同时也想把握时代脉搏,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但是离开了人的原动力和人性特征,写出来的东西,便显得苍白无力。
人性具备复杂而又不定的多重牲,但是正面,有不尽的牵引力,这种牵引阳光、向上。
新的一天,早安!
20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