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人生——纪念叶文程先生
丘小君
叶文程先生是福建厦门大学的教授,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和中国古外销瓷研究会的秘书长和会长,他主持了福建建阳窑屈斗宫建窑遗址的发掘,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初识叶老师
我是1984年由耿宝昌老师的推荐,自己要求加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和古外销瓷研究会的,我当时所在单位是西安市文物商店收购部,后经批准同意,1985年,由秘书长叶文程亲自书写并发给了我会员证,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叶文程老师。之后,两个研究会的历年古陶瓷研讨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召开,都是叶老师告知我去参加会议并撰写论文,而叶老师则担负起全国数百个会员的会刊和通讯的编撰和分发,任劳任怨,细心编撰,他是全国会员联系和沟通的纽带,发文的信封通讯地址皆为厦门大学。记得当时两会的正副会长有冯先铭、耿宝昌、李辉柄、李知宴、中科院考古所的李德金女士、江西省博物馆的余家栋和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窑发掘的主持人周世荣等诸多前辈,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两个研究会的全国窑址的选取和研究当中,各博物馆、文物商店、考古所、海关、公安等部门单位的同仁积极参加并撰写论文,士气空前高涨,研究古陶瓷的风气很盛,尤其是全国数十个文物商店、总店,都派有接触较多古陶瓷实物的不少会员踊跃参与,他们均带有自己采集的古陶瓷残片、文章参与每年一次的研讨活动,成为古陶瓷研究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所有这些,叶文程老师都特加赞扬,对大家的做法、行动加以推崇。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要求入会的人太多,两个研究会经研究讨论,决定需要重新登记会员,我当时已全家移民香港,就委托朋友带去照片和会费,到故宫北门里的登记处登记,但长时间未有下文。我自思,我已移民香港,又担任艺苑文物鉴赏公司的顾问,为避嫌,也就不和国内同行交往了,于是就断了联系,甚至几年没来内地,但叶老师仍然向香港公司给我发来会刊、通讯,情谊感人!后来,我和叶老师谈起,为什么当年那么多热爱古陶瓷的专家和同仁,都对社会上大量涌现的古陶瓷真品乃至珍品不予认定甚至贬低?为什么这一批先从事研究的同仁们一谈起民间大量面世的各窑口古陶瓷,竟噤若寒蝉,麻木不仁,好似遇见恶魔一般?为什么他们多年在体制内学习研究古陶瓷,有较好的眼力和能力,却突然好像失忆不予认可?对这种怪现象,叶老师也是感慨和激动,说:“这一代的学子武功全废,可恨!可叹!”
记得我看到一篇文章,是叶老师和赵青云、雷从文等人去了甘肃兰州,专门为一位藏家骆先生鉴定一批古陶瓷,文章配有现场照片。这位骆先生先前已找我看过他的藏品,我说是到代的真品。我想,当时很多人是不会认的,不敢认的,因为这些磁州窑、定窑、龙泉窑、耀州窑、建阳窑、景德镇窑等大都是在安徽淮北古运河地区面世的,有些还和新的一样。央视寻宝节目走进淮北,我曾三上淮北古运河遗址调查研究,得出了准确信息,经实际考察,确认有大量真品,所以我即对骆先生的藏品予以肯定。那文章我看后,看到叶老师一行人能认定骆先生的藏品是真品,我很欣慰,不由得为叶文程老师的与时俱进及以实践之真理来判断真伪叫好,并忍不住赞叹:叶老师真乃实践第一之专家,他以自己深邃的考古本领去认真负责地肯定民间藏有大量古陶瓷真品的事实,实乃精神可嘉。重实践,讲真话,以实物辨伪的科学态度,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后来,这位骆先生因公司有些纠纷而隐匿了几年。现如今,他的藏品又在兰州展出了。
相聚日月潭
台湾嘉义祥太文教基金会主席王福源先生是一位医学博士,更是一位知名的大收藏家。我们相识多年,过去香港每年的苏富比、佳士得的春秋拍卖会,他都会光顾,每次来香港他都会光临荷里活道到我们公司小叙,谈论古陶瓷方面的收获和经验,我和他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他的藏品,经过叶文程、赵青云等老师的帮助挑选,最近又在台北故宫展出,轰动一时,并且有叶老师帮忙撰写的《宋瓷》一书,以资传播,以飨同好,以惠藏友,以益社会。

2019年5月,王福源先生特邀叶文程、赵青云、汤玉智和我及我的同仁、我的学生一行十二人到台湾访问观光。我们先是到嘉义文教基金会参观并研讨他的藏品,后去了中台禅寺观看佛像展览,最后去了台北故宫和到日月潭观光,这一路都由王先生安排组织成行。这里特别值得一谈的是中台禅寺世界佛像展馆,规模宏大,气魄雄浑,可谓全世界最大最多的中国各朝代各材质的佛像展览藏馆!一进馆,十几米高的北齐石雕大佛扑面而来,极具震撼感,我不由得脱口而出“这是北齐大佛”,展览馆解说员立即说 “丘老师太厉害了”,是“厉害的专家”。馆里面还收藏了近千尊佛像,是不同年代、不同材质、不同石质、产地、风格的佛像,有些是残缺的。有些石碑、佛龛、雕像,感觉在香港古董市场上曾经见过。行笔至此,我不由得回忆起1993年到1998年期间在香港古董市场上兴起的佛像热,记得在山东青州龙兴寺北齐石雕佛像展之前的两年,香港市场上就已见过青州彩绘描金的各类佛像和残件,当时整个香港荷里活道的古玩店,家家都陈设有石雕佛像,也有专卖古代佛像的店铺,一时间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无数石雕佛像及残件云集香港,最后几乎全到了台湾和世界顶级古玩商的手中或出现在展览中。这股佛像热持续了好几年,听说当时青州龙兴寺周围各山坳均有人在挖石佛像及残件,用运输大货车成批运往香港,一车一车地堂而皇之地出了中国海关。到香港后,各古玩商去批发来卖,大件则进了苏富比、佳士得拍卖,小件和残缺件如佛头等,佛头、手、脚、底座、残背光有飞天图案、璎珞纹半个佛身、净瓶等皆配以铁座或支架竖立于各店橱窗中。究其缘由,香港佛像热的风是从台湾刮过来的,是从台湾吹过来的劲风,据说台湾有十大富豪佛像收藏家在斗富,每家都有极品佛像艺术品镇馆,互相拼比,这就引发了一股来大陆、来香港高价搜求收购佛像的热潮。据我所知,最有名的是台北光阳机车的老总和他常驻香港的佛像鉴定专家蔡先生,他们经常来往于台港之间。难怪初看中台禅寺的佛像,就有似曾相识之感。由于佛像热在香港,加上之前我经常留意,以及凭我掌握到的中国各大地区石雕佛像的鉴定知识(例如山东青州的石灰岩质地佛像及其雕工特征等等),到后来,我就发现,在广州有专门仿青州佛像的作坊,石材由山东青州运来广州,并由一位技术高超的雕刻大师(我不方便透露他的姓名)仿造,所有佛像开脸包括细部衣褶璎珞纹等特征,皆能仿制逼真,只是做旧水平不够,但这些高仿品也已进入到国内各大公司的展览中,也有运去台湾的,当然不用说有人上当了。除了青州古代佛像以外,河北定州曲阳出土的石雕白石佛像也有大量仿制。此外,我所见大量流失的还有陕西地区、河南、河北邯郸地区的北朝隋唐、隋唐白石青石佛像、四川、重庆安岳地区的晚唐五代红砂石佛像、甚至还有带南朝年款的,湖南各地乡村木质彩绘佛像皆是宋元明清时的家庭供养的木佛像,还有山西地区的北朝隋唐的青石佛像及宋元明的各式木雕彩绘佛像和珐华三彩佛像陶佛,景德镇、吉安等地的影青佛像和宋元明清彩绘瓷佛等等,这所有的一切,几乎把整个中国历代遗存、埋没在田野中和供养在家中的及不同的门路盗取的各类金铜佛像,全数融入到了台湾的收购佛像热当中。这个中国古代佛像的大挖掘、大搜刮、大流失的过程,我全部留意观察到了,并且还到青州博物馆做了考察,向夏馆长了解了青州北齐佛像出土的状况。我现在尤其对香港那几年的佛像热记忆犹新,细节都能回忆起来,然而这却是被埋没了的不被国内人所认知的古代佛造像流失的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在台湾观光交流期间,我向叶文程老师谈到了香港和台湾的中国佛像热,叶老师听后痛心疾首,不能自持,对中国古代佛像的大流失扼腕痛惜!他感叹属国家行政部门的文物局没有公检法部门的执法职能,对出现的疯狂盗挖古墓及走私现象,文物部门只能督促执法部门去阻止,但由于其中有引人的经济诱惑,有些违法分子与执法部门的腐败分子内外勾结,加上澳门黑社会和广州的大圈仔的参与走私,以致打击这些违法行为收效甚微,这一历史形成的现象正是在开放国门的重大事业中出现的一个遗憾!亡羊补牢,现已大有改善。好在中台禅寺还留下来那么多佛像精品,并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展示,这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各个朝代佛像艺术文化,也是震撼人心的宣传和传播。想到此,唯有无言以对,几欲搁笔!
台湾中台禅寺世界佛教展览馆藏品
台湾中台禅寺世界佛教展览馆藏品
台湾中台禅寺世界佛教展览馆藏品
纪念叶文程老师
叶老师一生致力于中国古陶瓷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是在年事已高的这三十年,没有荒废学习和研究,拼命参与全国各大藏家藏品的鉴定,时时在实践中,上手观看、鉴别了无数的古陶瓷珍品。早年参与建阳屈斗宫遗址发掘时,他就科学、严谨、如实地揭示了宋元建阳窑的黑釉建盏艺术特征,包括窑炉、型制、瓷土、施釉技术、烧造工艺流程等,这些都对以后福建建阳窑黑釉盏的认识和传播,树立了绝对权威。建盏的收藏大国是日本,由唐代茶道而被日本接受,宋代达到鼎盛。至今建盏收藏数量巨大,是人人皆爱的艺术品。
现在国内对建盏茶道也兴起了热潮,我们说,研究探讨建盏艺术的鼻祖,就是叶文程先生!
做为考古学者、考古专家的叶老师,最重视实践!他不像其他专家那样,对于看到的古陶瓷珍品,或轻易否定,或不置可否。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叶老师斩钉截铁地去判定,这就是认真负责的专家,所以说,他在国内体制内的学者专家之中,形象是伟大的,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叶老师谆谆教育后学,培养出了一大批认真实践的学生,为中国古陶瓷的研究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数十年的中国古陶瓷、中国古外销瓷研究会的秘书长和会长,他默默无闻的做了大量艰巨繁复的工作,从无怨言,不计得失,为人谦恭,言辞和蔼,是一位让人尊重和爱戴的专家学者。有鉴于叶文程老师的卓然学识和斐然成就,有鉴于叶老师的突出贡献和德高望重,建议厦门大学为他树立一尊铜像,以示纪念,激励后学!
叶老师对古陶瓷的一生,可用四个字来概括:认真实践!
我们永远怀念他!!
往事历历,情难自已,不禁为之赞曰:
叶文程老,陶瓷之光。厦大求学,南安其乡。
古外销瓷,早研八方。建阳窑器,尤是所长。
鼻祖宗师,至今流芳。劳以任事,秉公不忘。
谦以持身,懿德昭彰。国宝流失,知痛断膓。
扼腕太息,一腔苍凉。为古陶瓷,唯慨与慷。
力所能及,鉴诫护藏。踪迹所至,摧假抑狂。
实事求是,浊激清扬。卓然高识,非同寻常。
掷地有声,语韵铿锵。客岁忽归,驾鹤西翔。
惊悉恶耗,吾泪滂滂。斯人已逝,每忆神伤。
先生风范,如兰之香。周流传播,岂尝有疆。
丘小君2024.1.27.于纽约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