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树 作者:肖剑 夕阳眩目
如树深植江岸
似我凄切独立
感觉九月的音节鸣响
记忆于双臂
张开
有寒意在期待中凋零
所有感觉如水
变幻莫测的柔波
暮色已浓
身边梧桐开始落叶
分手空空如也
走吧
筹备重新选择
我不是树
作者简介,肖剑,男,笔名半丰;祖籍江西吉安泰和县,现居江西抚州市。爱好写作与收藏,发表诗文百余篇,收藏红色文物近万件。现为南国诗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抚州市艺术鉴赏学会会长,临川收藏家协会会长。
肖剑的《我不是树》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深度的现代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 情感与主题
1. **情感的复杂性**:诗人通过“凄切独立”、“寒意凋零”等词汇,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失落感。然而,诗中也蕴含着坚韧与希望,“走吧,筹备重新选择”展现出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
2. **主题的多重性**:诗歌标题“我不是树”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体在面对命运时的自我认知。树常被视为坚韧与长久的象征,而诗人通过否定自己是树,或许在表达对固有身份或命运的质疑,探索个体的自由与选择。
#### 意象与象征
1. **夕阳与树**:夕阳作为时间的象征,其眩目的光芒与深植江岸的树形成对比,树象征着稳定与坚持,而夕阳则暗示着结束与新的开始。
2. **九月与寒意**:九月常被视为季节转换的时期,诗中的“九月的音节鸣响”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而“寒意在期待中凋零”则加深了情感的冷色调。
#### 语言与结构
1. **语言的凝练**:诗歌的语言简洁而有力,如“记忆于双臂张开”一句,通过具体的动作描绘抽象的记忆,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
2. **结构的层次感**:诗歌通过不同段落间的节奏变化,构建了情感的起伏。从夕阳的眩目到暮色的浓重,再到分手的空空如也,最后到重新选择的决心,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 意境与氛围
1. **意境的深远**:诗歌通过夕阳、树、九月、寒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深秋的凄美意境,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沉重与生命的脆弱。
2. **氛围的营造**:诗歌中的氛围由孤独、冷清逐渐转向坚定与希望,这种氛围的变化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其情感的波动。
#### 个人风格与特色
1. **情感的真挚**:肖剑的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著称,这首《我不是树》同样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与真诚表达。
2. **哲理的思考**:诗歌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生命、时间、选择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
综上所述,《我不是树》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结构严谨的现代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探索个体的自我认知与生命的选择,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才华。这首诗不仅给人以情感的共鸣,更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