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丁石孙:拒收毛新宇读北大
丁石孙(1927年9月—2019年10月12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镇江,中国民主同盟成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原校长。
丁石孙于1950年从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2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教授,数学系副主任、主任;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至198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进修;
1984年至1989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1996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
1998年至2003年担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2005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2019年10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丁石孙长期从事数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历史不能长久蒙骗,正如人不能长久蒙骗。它像一面镜子,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
上世纪80年代间,北大先后经历两任校长,分别是张龙翔和丁石孙。
这个年代的学者少了些活泼与娱乐,多了些历史的厚重与人格的挺拔。
1977年冬,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全国共570万考生参加冬季高考,绝大多数报考了文科,而北京大学中文系无疑是其最向往的地方。
据主管当年新闻专业招生工作的秦硅老师回忆说,查阅考生档案,发现有些学生单论分数,“第一批就该录取了”,但因“祖父在湾台,父亲是右派”,或“家里‘文革’中的问题还没弄清”等原因被搁置。
张龙翔时任北大副校长、主管招生,他特别强调不要因为某些学生家长的一些所谓的历史问题,影响正常招 生。
张龙翔为此决定中文系新闻专业扩招40名学生。如此破冰般的扩招之举,一下子就把那些被边缘化了的77届优秀考生,拉进了北大校门。
特别对于那些年近 三十的大龄考生,当年的高考是他们的最后机会。张龙翔此举,也为此后的中国新闻事业囤积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可谓居功至伟。
1988年7月,毛新宇北大附中毕业,高考成绩不理想。其母邵华曾找到北大校长丁石孙,说“咱家三代都属于北大”。
而丁石孙却说,“无此必然性啊”。
邵华说,“新宇就该上北 大”。
丁石孙又言,“北大校风自由,同学好动,我担心他进来无法保障安全”。
无奈之下,毛新宇最终只能屈尊就读了人大历史系。
年逾八旬的丁石孙说,“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张龙翔、丁石孙:人格挺拔的老学者不妥协。
上世纪80年代间,北大先后经历两任校长,分别是张龙翔和丁石孙。
这个年代的学者少了些活泼与娱乐,多了些历史的厚重与人格的挺拔。
1977年冬,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全国共570万考生参加冬季高考,绝大多数报考了文科,而北京大学中文系无疑是其最向往的地方。
据主管当年新闻专业招生工作的秦硅老师回忆说,查阅考生档案,发现有些学生单论分数,“第一批就该录取了”,但因“祖父在湾台,父亲是右派”,或“家里‘文革’中的问题还没弄清”等原因被搁置。
张龙翔时任北大副校长、主管招生,他特别强调不要因为某些学生家长的一些所谓的历史问题,影响正常招 生。
张龙翔为此决定中文系新闻专业扩招40名学生。
如此破冰般的扩招之举,一下子就把那些被边缘化了的77届优秀考生,拉进了北大校门。
特别对于那些年近 三十的大龄考生,当年的高考是他们的最后机会。张龙翔此举,也为此后的中国新闻事业囤积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可谓居功至伟。
1988年7月,毛新宇北大附中毕业,高考成绩不理想,总分109分。
其母、毛泽东的儿媳邵华曾找到北大校长丁石孙,说“咱家三代都属于北大”。
而丁石孙却说,“无此必然性啊”。
邵华说,“新宇就该上北 大”。
丁石孙又言,“北大校风自由,同学好动,我担心他进来无法保障安全”。
无奈之下,毛新宇最终只能屈尊就读了人大历史系。
年逾八旬的丁石孙说,“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北大百年校庆上,季羡林回顾杰出校长蔡元培与丁石孙。
丁石孙在1983至1989年任校长,1988年拒绝毛新宇入读北大成美谈。此前张龙翔任副校长时主管招生,1977年高考恢复后,强调不因家长历史问题影响招生,为新闻专业扩招40人,助力培养新闻人才。
丁石孙坚持原则,怕毛新宇不适应校风而拒绝其入学。
他们的事迹彰显北大对教育公平、人才培养及坚持原则的看重,体现北大深厚底蕴与优良教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