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惜别
樊卫东
春节的余韵仍在屋内悠悠回荡,空气中还弥漫着年节独有的烟火气息,可离别的愁绪,却如悄悄攀爬的藤蔓,无声无息地缠上了心头。女儿远嫁他乡,妻子陪着儿子一家在雄安生活,平日里相聚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短暂又珍贵。
傍晚我下班回到家,只有儿子一家三口在家。妻子和女儿一家四口出去走亲戚还没回来。我正准备着手做晚饭,女儿回来了。她一脸郑重,认真地说:“爸,妈,今晚咱们出去吃顿好的吧,我请。”我一听,心里瞬间打起了鼓。女儿在外地,生活开销大,养孩子更是处处都得花钱,再加上她单位效益不好,这出去吃一顿,指不定得花多少钱呢。于是,我赶忙摆了摆手,说道:“闺女啊,外面吃饭贵,咱在家随便做点,又实惠又温馨,何必花那冤枉钱。”
女儿却不依不饶,她轻快地走到我身边,亲昵地挽住我的胳膊,像小时候那样撒娇:“爸,一年到头,我也没多少机会孝顺你们。这顿饭就当是我的一点心意,您就答应我吧。不要总做扫兴的父母!”儿子儿媳也在一旁劝我到外面吃饭。
这时,妻子悄悄拉过我,在我耳边轻声呢喃:“远嫁的女儿明天就要离家返回工作的城市了。”这一句话,恰似一记重锤,猛地敲在我的心上。刹那间,我明白了女儿的心意,这哪里是一顿普通的饭,分明是分别前最珍贵的团圆契机。看着儿女那满含期待的眼神,我怎么也狠不下心拒绝,只好点头应允。
一家人来到县城的一家餐馆。儿女们轻车熟路地点了一桌子菜,全是我们平时爱吃的。上菜的间隙,儿女不停地给我和她妈妈夹菜,脸上挂着笑,温柔地说:“爸妈,你们多吃点,平时别总舍不得,该吃就吃,该穿就穿。不要总是惦记着我们,您们的孩子长大了,该是我们尽孝的时候了”
饭桌上,大家欢声笑语不断,可我却敏锐地察觉到,在这热闹的表象之下,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忧伤。每一次举杯,每一声欢笑,都像是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离别默默倒计时。
吃完饭,我们慢悠悠地走出餐馆。夜晚的街道格外静谧,昏黄的路灯将我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好似一幅悠长的剪影。女儿一手牵着孩子,一手亲昵地挽着妻子;儿子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挽着儿媳,一路上有说有笑。我跟在后面,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温暖,却又隐隐作痛。我深知,这样的场景,对于远嫁的女儿、在他乡谋生的儿子,以及独守在家的我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与难得。
回到家,女儿便开始收拾行李。她把一件件衣物、家乡的特产小心翼翼地放进箱子里,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深深的不舍。妻子在一旁帮忙,一边整理,一边念叨:“这个别忘了带,那个也带上,那边不一定能买到。”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听着她们的对话,心里空落落的,仿佛有什么珍贵的东西正在慢慢流逝。
夜深了,整个村镇都陷入了沉睡,万籁俱寂,只有女儿房间的灯还亮着,宛如黑夜里的一座孤岛。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脑海里全是女儿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从她第一次学走路,摇摇晃晃地向我走来,那稚嫩的步伐和坚定的眼神;到第一次背着书包,满脸憧憬地踏入校园;再到后来,奔赴省城求学,开启人生新的旅程;直至她身披洁白婚纱,远嫁他乡,走向新的生活;生儿育女后每次回乡探亲……那些曾经的温暖的画面,如同老电影般在我脑海中不断放映,每一帧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与深情。
第二天中午,我刚从单位下班回来,女儿一家便要出发了。我们帮着把行李搬到车上,孩子兴奋地坐在后座,嚷嚷着要回家。女儿走到我们面前,眼眶微微泛红,声音略带哽咽地说:“爸妈,我们走了,你们多保重身体。”就在车窗即将落下的瞬间,妻子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她多想紧紧地抱住女儿,就像抱住整个世界,仿佛一松手,女儿就会消失不见。
我强忍着心中的不舍,故作轻松地说:“去吧,别担心我们,有空就回来看看。”女儿用力地点点头,车窗慢慢落下。汽车缓缓发动,引擎的声音打破了寂静。随着汽车渐行渐远,我的视线渐渐模糊,妻子早已泣不成声。
望着远去的汽车,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不舍的纠结、离别的无奈,在这一刻瞬间喷发。我知道,这一次的离别,又将是漫长的等待。但我也明白,女儿有她自己的生活和责任,我们能做的,便是在这遥远的家乡,默默为她祝福,盼她平安幸福。

汽车消失在路的尽头,可那份浓浓的亲情,却永远萦绕在我们心间,从未消散,历久弥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