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
一场美食与亲情的双向奔赴
安徽卫艾云
网上有个段子,说春节离不开饺子。
偶然打开抖音,看到央视对导演饺子的一段采访。“作品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永远都要倾其所有去付出。”内向的饺子导演说这个话时,能感受到他的力量。像一位内敛、真挚,不善言辞的父亲在耐心地打磨自己的孩子。
影片中的哪吒的父母亲,又何尝不是我们身边默默付出的家人的缩影呢?
一句“他是我的儿!”囊括了血浓于水的亲情。都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是亲情在,年味就在!
上小学时,我们的大家庭因人口众多,爷爷奶奶让我爸兄弟们六家“各自为政”分家了。卫大真和张大假二位没有因为分家的落差而气馁,二位可是劳模典范,尤其是快过年那几天,我家小小的厨房里总是香气缭绕,生活仿佛被那袅袅升起的蒸汽温柔地拉长。
他们会在年前快速地给各位东家赶完货,然后趁着年集的热闹,满载而归,带回一份份“年味”。随后,厨房里便会上演一场长幸福的协奏曲。
简陋的厨房里,老古董煤炉上小火慢炖的土鸡,鸡肉的鲜美与汤汁的浓郁交融,一锅难以忘怀的经典在我妈张大假同志的巧手下被打造成功。我爸卫大真循着这香味,像一只大馋猫在厨房来回溜达。他非常想趁我妈不注意时,偷喝一口。他的小把戏,怎能逃过张大假的眼。我妈会死守着这锅土鸡汤,就像一位战士在捍卫着疆土。卫大真觉得自己常有理,因为“斤斤计较”的卫大真把职业病发挥到切菜这个工程上,一块块匀称的肉肉立马展现他过人的刀工,当然,他自然不免要吹个牛,好让张大假夸他一下。张大假的“毒舌”总要打击他一下,让他明白张大假的家庭地位不可撼动。这“闹剧”中,我们家的年总是让我们一大家子充满了幸福的期待。
我和大哥望着卫大真那灰溜溜的模样,自然会给我妈捧场,再给我爸“背后一刀”。在院子里,嬉戏打闹的我们自然最期待的是我妈的一声“狮子吼”:“你们两个伢子(方言,孩子的意思)快来吃!”
每当这时,我自然不能让大哥抢了先,以百米冲刺地速度挡我我哥前面。其实,大哥已经习惯我的小伎俩,他只会憨憨一笑让我先下手。一碗热腾腾、冒香气的炖鸡,能把我迷得不知所措。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份纯粹的美味所包围。
从腊八节开始的,家人们的“打年货”(方言,准备年货的意思)开启了这一年亲情的总结模式,香脆的瓜子、喷香的花生、多彩的糖果,诱人的小点心,像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绽放着春节的欢愉。而当春节的主旋律正式奏响时,餐桌上的大菜、硬菜更是将这份节日的祝福和喜悦带到了高潮。
如今想来,那时的菜香,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关于家的记忆,关于爱的味道,那份纯真与美好,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心生暖意。
伴随着一场场味蕾的盛宴,那些一道道美味佳肴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春节里温馨时光的甜蜜注脚。这一份关于美食的传递,承载着家的温暖与亲情的味道,成为了心中永恒的经典。
春节,是一场美食与亲情的双向奔赴。亲情在,年味在!
作者简介:卫艾云,群众文化工作者,作品发表于多家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