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韩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期间我再次向大会提交关于尽快发掘陶渠墓群的提案。4月2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韩城陶渠遗址考古队长耿庆刚率队进驻陶渠村,办公地点租赁在陶渠村三组一夏姓村民家。
调研结束后,冯主席即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了陶渠遗址工作及遇到困难情况。同时安排我晚上加班撰写关于加大陶渠遗址古墓群发掘保护工作力度的建议,主要内容为以下四方面:一是要组建考古相关机构,强有力支持文保工作。二是要尽快派驻公安进驻担负文物安保巡逻任务,确保文物安全。三是需尽快划定保护范围,提升相应保护级别。四是要抢救发掘已被盗掘破坏墓葬,为研究和利用提供快速可靠支持。
此建议以《韩城政协》社情民意形式报送市委,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陶渠遗址墓道惊现陪葬车马组合体和“京”铭文铜戈2020年5月4日,韩城市委副书记、市长亢振峰带队来到芝阳镇陶渠村,实地调研陶渠遗址考古工作,在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后,就进一步做好考古挖掘工作作出批示。

6月6日,国家文物局批准陶渠遗址考古项目,6月12日省考古研究院正式破土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11月13日,M16墓出土全国罕见墓道陪葬车马仪仗队组合体和2件带有“京”字铭文铜戈,战车朽木漆皮残留等文物。

11月14日上午,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10多名政协委员到陶渠遗址,对我所提关于尽快发掘陶渠墓群的提案办理落实情况进行带案视察。考古队长耿庆刚和市聘文物专家任晓燕介绍说,省考古队租赁村民宅院办公和所有文物临时存放在公安芝阳派出所,已不能满足考古进度和韩城远期考古工作形势,希望地方政府将地处相邻西赵庄村的市芝水返乡创业基地西北角约2000平方米的二层框架烂尾建筑划拨给省考古院,以便他们打造集工作生活为一体的文物考古科研中心,着力服务韩城文旅融合经济快速发展。获悉此情,我开始起草关于加大陶渠遗址古墓群发掘保护工作力度的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2020年6月18日下午,民革韩城市委会组织30多名党员对我所提关于尽快发掘陶渠墓群的提案办理落实情况进行带案视察。
之后市政协多次到陶渠遗址调研,考古队于11月初步提出以陶渠遗址为中心的《韩城市10年考古工作规划》。

省考古研究院韩城考古基地
(陕西夏文化研究中心)挂牌2021年2月5日,我到陶渠遗址调研,被全国罕见出土墓道陪葬5驾、7驾不等车马仪仗队组合体阵容所震撼。期间,考古队长耿庆刚再次向我表达希望地方政府支持他们打造集工作生活为一体的文物考古科研中心的愿望,我表示积极向相关领导和部门呼吁争取。3月22日,市政协十三届六次会议开幕,会上,我撰写的关于尽快发掘陶渠墓群的提案被市政协评委优秀提案表彰。同时,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快建立省考古研究院韩城考古工作站步伐的提案。此后,我又起草《政协韩城市委员会关于建立陶渠考古工作站及加强陶渠遗址发掘现场安保工作的建议》报送市委。
这份建议得到市委领导的批示和市政府领导重视。不久,市政府腾出闲置的西赵庄幼儿园供考古队使用,省考古研究院随即投资200多万元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基本满足了当下考古队工作、生活及文物仓储和展示的需求。
12月15日,韩城市文物保护大会在市人民礼堂召开,会上举行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韩城考古基地(陕西省夏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负责人当会向韩城市长周新强颁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韩城考古基地(陕西夏文化研究中心)牌,陕西省文物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韩城市委书记亢振峰鉴授。会后,罗文利局长、亢振峰书记到芝阳镇西赵庄村幼儿园挂牌,这标志着陶渠遗址和韩城考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陶渠遗址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4强
2022年9月9日,市政协主席刘革带队调研陶渠遗址考古工作。刘革强调,做好陶渠遗址考古工作至关重要,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保护意识,全面加强古墓群遗址保护,坚持挖掘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高质量编制保护规划,高标准做好发掘、保护、展示工作,把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要进一步健全机制,针对考古发掘、手续办理等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立即研究、逐条化解,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要强化文旅融合理念,促进文物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用好政策红利,切实做好陶渠遗址发掘工作,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的韩城元素。

9月19日,市政协办《韩城政协》第六期,刊发我撰写《关于继续做好陶渠遗址考古工作的建议》报送市委,市委书记亢振峰批示:“请晓维、文娟同志牵头,研究梳理考古工作存在问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帮助解决困难。”,我和相关部门单位领导深受鼓舞。

2023年2月1日,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我向大会提交关于做好陶渠遗址中国十大考古发现项目申报的提案。市文旅局特别是省考古研究院积极向上申报争取,陶渠遗址入列“202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初评24强,虽然没有如愿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令人欣慰和自豪。
陶渠京邑遗址入选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2024年1月31日,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我向大会提交关于申报陶渠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提案、关于打造韩城黄河中游文物考古研究中心的提案。2月2日,陕西电视台新闻栏目报道韩城陶渠春秋京邑遗址入选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
7月5日上午,我应考古队长耿庆刚邀请,冒雨和民革韩城市委会副主委王丽、秘书长陈欣菲到韩城考古基地调研。耿队长在文物展陈室给我们认真讲解了陶渠出土带有“京”铭文铜戈等文物,重点讲解了在高等级居址区新出土的带有绳纹的陶板瓦和陶筒瓦,使我们对春秋中期偏早阶段先民智慧和文化肃然起敬。

持续关注陶渠京邑遗址博物馆建设及后期保护利用
2024年7月24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陈玉振带队调研全市上半年经济工作运行及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我作为市政协常委参与调研。

在听取了市文旅局关于陶渠遗址考古情况汇报后,市民牵挂的陶渠遗址后期保护利用问题得到宁波局长现场答复。他说,今年市文旅局已向省文物局争取申报2个博物馆项目,其中有一个就是建设陶渠遗址博物馆,对发掘出土的全国同期罕见的墓道陪葬车马组合体进行现场保护,并将遗址及其韩城周边地区出土文物集中展示,打造黄河中游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和传统历史文化研学教育基地。讲好陶渠京邑故事,弘扬韩城优秀文化自2020年5月进驻至今,经过4年多的艰辛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基本摸清了陶渠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内涵等逐渐清晰。它南临芝水河、北依
芝阳原。自2020年5月进驻至今,经过4年多的艰辛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基本摸清了陶渠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内涵等逐渐清晰。它南临芝水河、北依芝阳原,
在古代为战略要地。期间完成全部面积约80万平方米勘探,横跨陶渠村东和西赵庄村西,遗址北部以东西向壕沟为界,有高等级居址区、普通居址区、大型墓葬区、中小型墓葬区等。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墓葬历代屡遭盗窃,庆幸考古人员在长36.6米的京国国君墓道等其它区域,发掘出土了整车马仪仗组合体和大量车马铜器、青铜鼎、青铜甗、“五鼎四簋”、银鱼、带有“京”字铭文的青铜戈、陶器、金器和带有绳纹的板瓦、筒瓦等珍贵文物。陶渠发现的秦墓随葬陶器底部多见“夏亭”“夏市”等戳印,实证韩城秦汉时称“夏阳”的历史。墓地内共发现“甲”字形大墓9座,已完成8座“甲”字形大墓、7座中型墓的发掘,“甲”字形大墓墓道中均埋葬有5辆、6辆数量不等整车马,最多的随葬7辆,这在全国同一时期罕见。最为重要的是M16墓道1号车车舆内出土2件带有“京”字铭文的铜戈,这2件“京”戈真是一字万金,加之周边宜川、吴堡、大荔曾出土“京一釿”铜钱币,它们作为信物揭示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竹书纪年》有晋武公元年(公元前716年)“芮人(梁带村芮国)乘(袭击)京”记载,专家据此判断陶渠遗址为两周时期“京”国所在地。
陶渠遗址发现的京国只是京的历史最后一段,大约在陶渠有3、4代人存续100多年,历代国君不明。它是继韩城梁带村、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之后又一处可确定的春秋早期畿内封邑遗址,是关中周代封国的又一重要发现,为研究春秋早期畿内封邑提供了标本,为全面、立体复原京邑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一文记载一段历史,一史承载一段文明。考古与历史,文字与历史,考古、文字、历史交汇处的文明,是生生不息人类智慧的延续。在韩城期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韩城考古基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开展了韩城史带村仰韶遗址、龙山晚期陶渠南夏代遗址(发现白灰面房址)、西赵庄商代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发现灰坑及400余件陶片、陶鬲等)、陶渠春秋京邑遗址、东周时期的三甲遗址、大鹏村战国魏时期遗存以及秦汉时期堡安墓地(还有其它朝代)等重大考古发现,出土了大量金器、陶器、铜器、玉器等,一大批文物得到很好研究和保护,填补了韩城夏商时期的遗址空白,将韩城的文明史向前又推移了千年,让韩城从旧石器、新石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序列。对讲好京邑故事,弘扬黄河文化,提升文化影响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食粮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020年9月28日中央主要领导强调,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中央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系列讲话批示指示精神,对于我们推动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指明了方向。韩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融合、文旅扬名”思路,按照中、省、渭南市相关规划要求,准确研判韩城黄河流域文物文化资源的重大价值,发挥韩城文化旅游资源“古建为体、文化为魂”的独特性,扎实做好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各项工作,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为热爱历史、崇尚文化的各界人士营造“打卡圣地”,努力为韩城文旅融合事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5年2月2日

作者简介
董群艺,陕西省韩城市人,韩城市政协常委、西庄委员工作室负责人。曾任民革韩城市委会秘书长、副主委,市粮食局副局长,市政协副秘书长、党派及桑树坪委员工作室负责人等职。曾获民革全国机关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政协文史工作先进个人、渭南市政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市十大同心人物称号,市政协先进工作者,优秀政协委员等60多项荣誉和表彰。董群艺同志挖掘编辑的《八年抗战中的韩城》一书,唱响了八路军芝川东渡黄河出师抗日可歌可泣的难忘历史。主持或参与编辑了《血色韩原》《河出龙门》《强汉三书画作品集》等政协文史资料,荣获全省优秀政协文史资料图书。邮政编码:715400通讯地址:陕西省韩城市人大政协办公楼123室联系电话:13087636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