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冷雨

梦在远方:中学教师,崇尚简约,追慕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高山仰之(止),景行行之(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


凤凰之歌,中共党员,1945年1月8日出生,2000年公务员退休,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人,热爱唱歌、朗诵,愿用优美的声音歌颂伟大的党和人民,直到永远。

青铜宝鉴下的刀郎现象
文/梦在远方
在时下中国的大街小巷
你无法回避
热度不减的“刀郎现象”。
每一位聆听他歌曲的人
都可以在情感“互相投射”的同时
凸显出自己的
“审美与价值取向”
可以说
这才是中华儿女的“心灵共振”
这才是真实的“民间性情之响”
正如中国著名"国学学者”
北大,清华国学总裁班客座教授
何逸舟所讲:
刀郎的“曲风”
是这个“混沌的”环球
“浮燥的”世界里“不世出”的现象
他让污秽不堪的中国音乐圈
完全炸裂,几乎全部坛塌沦丧
《山歌寥哉》是音乐版的
《道德经》《金钢经》”
也是“有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即说人间悲苦,也说家国情怀
即有菩萨悲泪,又有怒目金钢
即有大丈夫气慨
又有悲天悯人的柔肠
这种“断层,降维式”的曲风存在
只有刀郎才能驾驭,担当
刀郎以他独特的音乐才华
深邃的思想
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开创
他是草根歌手在自媒体时代的崛起
让人民群众的“自媒体”
在刀郎的歌词曲调中
找到了“艺术升华”的凭借和桥梁
从而汇成了新时代的“黄河交响”
用排山倒海气势对接了
“人民领袖”毛泽东
“从人民群众中来
到人民群众中去”的伟大思想
从而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魑魅魍魉
刀郎本名罗林,艺名“刀郎”
1971年6月22日,出生于资中县
隶属于四川省东南地级市内江
父母都在文工团工作
刀郎的父亲罗贯中
与《三国演义》的作者同姓同名
习惯之中给人
一些冥冥天意的“勾连想象”
但“任何瓜葛”都是附会牵强
他只是资中县歌舞团的
一个“灯光师”
负责“设计和操作”
舞台表演艺术的灯光
母亲林素清
在文工团是个舞蹈演员
这样的家庭氛围
从小对刀郎
都有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
他在艺术氛围中度过了童年时光
12岁时在亲戚劝说下
开始真正走进钢琴音乐课堂
14-15岁时,
以港台罗大佑为“心中偶像”
他真正确立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刀郎有个哥哥罗华
曾在日喀则当兵,去过西藏
1985年19岁时,全国裁军转业回乡
由于父母工作奔波在外
以“兄长身份”督促监护着
弟弟的学习成长
爱恨成仇,年轻荒唐
1986年15岁的刀郎
与20岁的哥哥打了一架
哥哥由于受到父母责骂
负气离家外出
刀郎诅咒:“哥哥死在外面”
不幸一语成谶
哥哥在外车祸身亡
刀郎在哥哥灵前哭得死去活来
为了表达内心的负疚
常常用一个黑帽子戴在头上
这种铭心刻骨的伤痛
让刀郎对佛教《大悲咒》的理解
有不同一般的伤心断肠
面对父母失去长子
整日以泪洗面的忧伤
刀郎因此
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再也不能平静的坐在学校课堂
为了尽早上父母看到生活的希望
1988年17岁高中未毕业
给父母留下一纸书信
便离家到成都,重庆,内江
等地歌厅学习乐器
边打工,边赚钱
边学艺,边闯荡
当时的中国经过十年改革开放
港台流行音乐己成为社会时尚
“华语乐坛”罗大佑
出身于医学世家
家庭注重知识和道德培养
这种环境使罗大佑
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和“人文关怀”的创作倾向
他的歌曲致力以“音乐为载体”
批判不合理社会现象
17岁的刀郎,是罗大佑的粉丝
也希望自己手中的音乐之笔
能如“手术刀”般精准
用音乐针砭时弊
切开生活的表象
将善恶美丑、社会百态状况
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因而组建“手术刀”乐队
取艺名“刀郎”
手术刀乐队和艺名的自我定位
显示出17岁的罗林
远超“其年龄的成熟”与不凡志向
由于缺乏知名度
乐队演出机会少
收入常常跟不上
难以维持生活
其他成员因为“音乐理念”差异
为了生计,“手术刀乐队”成员
常常跳槽,兼职,甚至改行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1990年19岁的刀郎
在四川内江市的一个酒吧驻唱
其间28岁,大刀郎9岁的
舞蹈演员杨娜
因刚离婚
常来酒吧借酒消愁,排谴惆怅
醉酒风韵,特别漂亮
刀郎对她一见钟情
主动上前搭话,互诉衷肠
经过一段时间的你来我往
两个人都有互相取暖,相爱的渴望
刀郎不顾父母
对“大龄离异”女人的反对
于1991年与杨娜携手
走进了“神圣的”婚姻殿堂
然而婚后生活并未如刀郎所愿
刀郎的经济状况
达不到杨娜的心中期望
加上两人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很快就异梦同床
1991年5月
在女儿出生后仅40天,
杨娜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20岁的刀郎
1991年8月,经过三个月寻找
才与杨娜联系上
杨娜让刀郎给她八天时间
自己需要再好好想想
刀郎说这8天时间
是他“人生至暗”的8天
8天后杨娜寄来了离婚协议书
那一刻刀郎知道婚姻己完全塌方
创作了《冲动的惩罚》
和《孩子他妈》
以泪洗面,喃喃低唱
但与事无补,只好将女儿罗添
托付给老家的父母,离开内江
一个人去了海南,自我放逐流浪
继续去追求自己的音乐理想
婚姻的破裂
对刀郎体验到了什么叫黑夜茫茫
在海南当驻唱歌手
也很难有新的实破
他一度陷入深深的痛苦与绝望
1993年,22岁的刀郎
在海南的一次演出后
遇到了大自己4岁的朱梅
朱梅是一位主持人,来自于新疆
性格温柔大方
对刀郎的才华特别欣赏
但刀郎与杨娜的婚史
也让朱梅犹豫彷徨
一次刀郎骑摩托车摔倒
肩膀骨裂受伤
朱梅得知后第一时间
来到医院病床
紧握刀郎的手
传递着人间温暖的力量
两人“游离观望”的关系
也因此彻底拉近
刀郎在生活最低谷中
坚定了信心和希望
出院后,刀郎想去北京发展事业
但朱梅因母亲生病想回新疆
两人产生分歧与误解,云山苍苍
后来刀郎从朱梅口中,
了解她家的真实情况
毫不犹豫放弃了去北京的设想
陪朱梅前往新疆
他的真诚打动了朱梅
两个人的恋爱关系因此明朗
1995年,
24岁的刀郎与朱梅在新疆结婚
婚礼很简单,
没有豪华酒席、鲜花和排场
1997年26岁的刀郎与朱梅
在乌鲁木齐成立了西北工作室
期间,小刀郎4岁的乌鲁木齐
女歌手黄灿是他在舞台上
特别给力的“合作搭档”
《黄玫瑰》《别太晚回家》
慢慢在乌鲁木齐
音乐圈小范围传唱
可以这样说黄灿跟刀郎
是真正意义上的友谊和合作伙伴
刀郎,朱梅,黄灿
在他成名前,一同捕促西域风情
走访各地从中汲取创作营养
共同追逐着他们的音乐梦想
2001年,三十而立的刀郎
第一次发表了自己的专集
《大漠情歌》
可惜只卖了两千多张
个人创业之路的艰难
对底层草根刀郎来讲
同样曲折漫长
2002年元月份
乌鲁木齐下着大雪
朱梅穿着红色毛衣给刀郎送伞
刀郎感动的热泪盈眶
以此便产生了
《2002年笫一场雪》的音乐意象
这首歌让31岁的刀郎一举成名
白雪象征着
纯洁、美好、宁静,吉祥
在清新、冷冽中带有淡淡忧伤
“八楼”是乌鲁木齐的一个地方
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
代表着岁月的平常与人来人往
初冬黄叶飞舞
暗示着人生风景的淒凉与空旷
朱梅像一只飞舞的蝴蝶
给灰暗的生命场景
带来灵动和希望
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
美丽却又有些孤独、恓惶
让一种“怜惜的深情”悄然流淌
是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
是你的体贴,让我再次热烈坚强
是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
是你的甜言蜜语
改变季节的“世态炎凉”
唱出了人间生命之爱的相互影响
刀郎的歌词
永远植根于现实的土壤
朱梅对刀郎的关爱和支持
不仅体现在生活上
还体现在音乐创作上
两人结婚后
育有一个女儿罗昊月
加上刀郎与前妻所生的女儿罗添
一家四口共同幸福地生活在新疆
2004年,刀郎签约环球音乐
借助环球音乐的资源和平台
刀郎的音乐
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
谭咏麟还作为嘉宾,
出席助力刀郎
刀郎也为谭咏麟
量身定做了《披着羊皮的狼》
2005年元旦
他在新疆遇到18岁的云朵姑娘
云朵是中国内地女歌手
羌族人,原名谢春芳
1987年2月7日出生于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
从小在大山里成长
音乐天赋受妈妈的熏陶
和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2004年经朋友阿沛引荐
结识并拜师秦望东
才真正找到了人生方向
秦望东是刀郎
在内江的启蒙老师和“表兄长”
也是徐子尧的外公
内江音乐协会著名的作曲家
注重音乐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秦望东对云朵音乐天赋定位后
推荐给还在新疆的刀郎
云朵跟着刀郎,
开始系统地学习音乐
《爱是你我》
《我的楼兰》
助力了刀郎的事业发展
也让云朵在中国音乐界
彩放了自己“通天彻地”的唱腔
《西海情歌》是刀郎
2006年的作品
后经降央卓玛翻唱
借一个真实淒美的爱情故事
铭刻在歌迷粉丝的心上
2007年
举办《刀郎新疆十年环球巡演》
进一步扩大了作品影响
2008年3月13日《我的楼兰》
被收录在云朵后来
发行的专辑《倔强》
2009年刀郎为
大型杂技歌舞剧《戈壁儿女》
担任音乐总监,
并在福建省福州市亮相
以杂技为骨架
以民族音乐、舞蹈为色彩
在第30届法国巴黎
国际杂技节上捧回大奖。
2010年为电视剧《我是特种兵》
演唱片尾曲《永远的兄弟》
寄托着对哥哥罗华的念想
2011年为云朵创作专辑《云朵》
其中《爱是你我》
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同年5月至10月
刀郎在北京、上海、深圳
举行“谢谢你”巡回演唱
尽管如此
中国音乐圈主流媒体
依旧有一种偏见:
刀郎的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2000年代初
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潮涨
2001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
2004年腾讯成功上市,震动香港
同一年湖北武汉市杨臣刚作词作曲
《老鼠爱大米》唱遍大街小巷
2005年博客元年开启
2006年网络歌曲
得到国家级官方媒体肯定和弘扬
网络为音乐传播提供了新平台
的同时
音乐创作和传播门槛有所下降
社会发展
需要积极健康的文化导向
相关部门和音乐界部分人士
希望通过抵制
诸如《老鼠爱大米》,《那一夜》
这类“恶俗网络歌曲”
推动音乐行业发展健康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本身没有什么过错
刀郎的歌曲受到质疑和检验
原本正常
2004年走红后,刀郎的音乐风格
对中国音乐圈的冲击
让某些业内人士嫉妒排挤
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只是西方文化的殖民侵入
以及个别音乐人的得意忘形
确实有点“丧心病狂”
那英直言刀郎的音乐
“不具审美价值”
杨坤评价他的作品
“只是怀旧,没有艺术性”空有销量
汪峰也表示刀郎的走红
是乐坛的“悲哀”
其他还有更多极端的
网络暴力语言
不需要重复赘讲
2012年41岁的刀郎
在香港红磡(kàn)体育馆
以一首《谢谢你》
进行了告别演出
此后十年
刀郎基本没有再进行演出活动
进入了事实上的隐退
在江南苏州汲取音乐营养
刀郎自2013年起筹备《弹词话本》
他在苏州生活了七八年
在苏州的这段时间里
他深入民间,走街串巷
拜了一位非遗传承人为师,
研究琵琶弹奏
每天坚持练习琵琶指法和钢琴
骑着电动车听取艺人弹唱
他还查阅各种与江南文化
相关的文化典章
深入研究苏州评弹、昆曲
等传统艺术形式
为其作品融入了深厚的文化蕴藏
刀郎游历四方
从西北大漠边疆的风土人情
到江南市井小巷的“琐碎日常”
他还潜心研读四书五经
唐诗宋词、历史典籍,民俗时尚
这种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
更换着刀郎的创作方向
云朵是在2014年7月1日
离开刀郎
云朵与其公司解除了合约关系
是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和自我定向
2020年
刀郎带着创作8年的
《弹词话本》回归
但专辑推出后,没有多大的反响
2023年
53岁的刀郎发布专辑《山歌寥哉》
主打歌曲《罗刹海市》
在QQ音乐平台
登上“新歌榜”“热歌榜”
截至2023年7月30日
该歌曲创下80亿全球网络播放量
在中国引发了无数解读和讨论
从而启动了“刀郎现象”的社会酝酿
2023年8月25日
刀郎在抖音平台开通个人账户
发布多条音乐视频扩大了个人影响
2023年12月6日晚,
刀郎宣布停更
称自己要去完成关于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流行音乐三部曲的第三部
以及制作“专辑两张”
2024年8月30日晚上
刀郎举办“山歌响起的地方
刀郎知交”线上演唱会
观看人数超5200万,点赞数超6亿
收入2600万都是歌迷的打赏
全部捐给公益基金会,慷慨大方
2024年9月,
刀郎开启“山歌响起的地方”
为主题的全国巡回演唱会
已在成都、广州、南京、澳门、厦门、合肥、北京等地举办多场
截至2025年1月
据公开信息显示
54岁的刀郎将于2月起
继续在济南、上海、杭州、武汉
等地为观众演唱
山歌在他的作品里有多种含义
一方面
从文化角度来说
这是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另一方面
山歌可以是他用来叙事的载体
以一种具有地域风格的方式
讲述故事表达情感
可能是对社会现象
人性等诸多复杂事物的
观察与价值考量
所有这一切都融入汇成了
《青铜宝鉴》中的“刀郎现象”
所有这一切都融入汇成了
《青铜宝鉴》中的“刀郎现象”
歌曰:
青铜宝鉴看刀郎,
芸芸众生各匆忙,
曾经无助寒彻苦
才会今日泪两行
人生谁有平坦路?
各行各业有冰霜
自古“成败论英雄”
败者无语成者王
点评低俗本无错
马户又鸟失张狂
朱梅温暖情无价
杨娜云朵众生相
好人决非高大全
乌龟身上有亮光
寄语刀郎再努力
雅俗兼容入殿堂
祝福天下失意客
天地为你聚能量
刀郎往昔冰霜路
轮回依旧如平常
冷月伴灯兼程苦
残星照影孤独伤
打压嘲讽愁肠绕
人因无钱爱情黄
商海浮沉风浪起
文学探索棘荆藏
讲台育李多辛酸
医道扶伤每夜忙
艺海逐光千般阻
农民种地万重障
世间三百六十行
行行状元不寻常
莫叹眼前荆棘密
且怀壮志步铿锵
休言困境难逾越
坚信恒心可破荒
纵有霜风摧劲草
岂无暖日唤新芳
待得云开天破晓
可与刀郎论短长
2025年2月1日定稿于印心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