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贵阳 (财神庙) 协天宫》
2025.2.2.是乙已蛇年正月初五 迎财神消灾延寿,也是立春头日。
我们一行又来到了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东风艺术人家》旁边的《贵阳协天宫》,也是贵阳最大的财神庙。
贵阳协天宫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至1522年)开始修建,清同治年间(1862年至1874年)由于匪徒作乱,庙宇破坏严重,清“光绪十六年至三十二年(1890年至1906)重新修复。
1991年,政府对协天宫维修用作文化站,2003年至2005年又经历了大规模的维修,经过五百年风风雨雨的协天宫又焕发了青春。
1991年12月21日,协天宫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协天宫由大殿、戏楼、南北二层楼厢房组成封闭的四合院建筑群,坐东朝西,占地面积845平方米,建筑面积 500 平方米。
协天宫大殿属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混合式硬山顶青瓦屋面,庄严肃穆,内供奉关帝、观音等神灵。
大殿的两侧有走廊通向书房和厨房,形成了完整的建筑群。
协天宫戏楼与青岩古镇万寿宫是贵阳市保存最完整的两处古戏楼,协天宫戏楼的独特之处在于戏楼不分前后台,它面朝大殿,两侧厢房二层有:走廊相连,形成封闭的四合院,在四合院中央可以举办有数百人参加的中型堂会。
在戏楼的另一侧,面朝乌当场坝,有活动的窗户,如果遇到大型的祭祀演出,卸下窗户就可以面对广场而变成前台,这种两面都能演出的戏楼在国内少见,形成了贵州独特的戏楼文化。
明晚(2月3日立春日),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播出专题报道《走!逛大集去——村超 村集 榕江致富有奇招》。记者带观众探访黔东南州榕江县乡村市场,深度体验贵州的“村经济”。
秦仁智自创诗曰:
娄山高 乌江长
端棻出生在贵阳
跟着舅舅学文化
遵崇朝仪循政道
赴京赶考获进士
翰林一职显才智
云南学政见成效
广东主考鉴启超
郎舅二人互相帮
力推学校献甘脑
深思熟虑奏折响
首倡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振兴路
引导皇帝变革忙
礼部尚书刚任命
慈禧惊恐维新夭
所有新物均灭掉
仅留京师大学堂
星星之火播火者
燎原之势不可挡
虽败犹荣遣新疆
特赦返筑归故乡
义无反顾再办学
接二连三新校创
北大样板显威力
一代更比一代强
饮水思源不忘本
端棻精神大发扬
家家受益聚合力
人人读书旧习抛
民富国强增荣耀
活力四射全球照
《贵州八仙洞 等你来参与》
八仙洞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新仁乡与大关镇交界处东风湖畔,与清镇市隔河相望,距省城贵阳92公里(经321国道),距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138公里,八仙洞作为乌江源百里画廊东风湖旅游区的核心产品之一,地处六冲河、三岔河、鸭池河三江交汇处,在这里山势险峻、雄关漫漫、碧水绵延、一泻千里。自古为-夫当关,万夫难敌之险。
八仙洞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高位溶洞,洞内沉积物生长独特,景物千姿百态,精妙绝伦。洞内空间开阔,地形起伏跌宕。
全洞长约3公里,两壁最宽处30米,垂直高度多在20-40米,最高处达80米。
目前八仙洞已开发5个厅,分别为八仙迎宾厅、财神迎宾厅、水晶厅、苗岭风光厅、佛山仙境厅,全洞大小景观280余个,洞内目前已发现的滴石地貌有30多种类型,几乎囊括溶洞所有类型,其中有些类型极为独特,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特别是龙宫洞景中的“定海神针”和水晶宫中的“盘花玉笋”堪称国宝,在全国的溶洞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洞内近一半的沉积物遍体洁白,堪称稀世珍品,是开展现代岩溶研究的理想场所。被有关专家评价为:“世界奇观,洞穴科学博物馆”。
八仙洞不仅拥有令人惊叹的洞穴奇观,而且容纳了博大精深的佛道文化。
洞穴内的“聚仙阁”、“万佛山”、“观音堂”、“财神殿”巧妙的将洞穴奇观和佛道文化紧密联系,造就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八仙洞比较全国其他旅游溶洞最具其特色的地方。
八仙洞内还有尚未开发溶洞,直达乌江,旅游开发经营前景广阔,目前公司已经修通连接外界公路,已经开始经营,接待旅游游客。
紧邻八仙洞有一座酷似弥勒佛的山体,称一尊自然弥勒大佛,高368米、宽78米,当地相传叫水西座佛,打算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可评为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天然弥勒大佛。
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先生专为弥勒大佛题写“弥勒佛现身”五个大字。
这是景区开发的一个天然资源。弥勒佛的宽容精神、博爱情怀对人们来说,也更为朴素实在,无论是追求去弥勒净土,还是等待弥勒降世救苦救难,弥勒的怀抱都是温暖的。
中国人对弥勒佛的信仰分:上生信仰和下世信仰,上生信仰相信人死后可以往生弥勒净土,21世纪弥勒降身人间,普度众生。
据说,弥勒佛的原型是唐五代时期浙江奉化的游方僧人契此。契此经常背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
契此有一偈:“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契此是一个非常超脱的人,追求腾腾自在、闲闲无为,不迷执,这种生活态度对中国人很有吸引力。契此还有宽容和博爱的精神,他有偈云:“宽却肚皮顺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已顺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他强调要大度能容,不要执着于人间的是非爱憎,要在超越是非爱憎、仇敌和平共处之中悟道成佛。
八仙洞与贵州万佛山文化生态博览园隔乌江相望,贵州万佛山文化生态博览园已进行整体规划,万佛山文化生态博览园总面积约9600亩,合6.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11米。在乌江鸭池河段的东风湖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一部份,也可以说是浓缩的一部分(深切的石壁、画廊、高耸兀立的群峰,发育完美的溶洞以及弥勒佛显身的自然奇观),将与“黄金龙”等国家级风景名胜自然而然的捆绑在一起,成为贵州西部旅游产品又一名牌。
为此,贵州八仙洞 等你来参与!
遵义市湄潭县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称,这个称谓源于抗战期间,迁至湄潭上学的浙江大学师生们感受这里的山水之美,惊呼“杭州天然美,湄潭亦天然”。2024年岁尾,这个产茶大县再获殊荣。
在全国“2024年度茶业重点(原百强)县域”和“2024年度茶业践行新质生产力县域”的评选中,遵义市湄潭县均位列第一,这是湄潭县连续五年登上全国“茶业重点县域”榜首。
贵州省湄潭县万亩茶海。李江春 摄
喜悦之后,湄潭又在紧锣密鼓地谋划新一年产业发展大计,继续奋笔书写精彩茶故事。
“品牌建设、海外市场的开拓、茶叶生产端的优化,这些都是要思考的问题。”虽是生产暂告一段落的冬日,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冬却闲不下来,“早上参加县领导召集的会议,下午和茶商座谈……”
跟随他的步伐,记者看到在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上飞奔的湄潭:犹如波浪翻滚的茶海间,茶农冬管的身影往返穿梭;湄潭城里众多加工车间飘来阵阵茶香,工人加班加点为春节备货;湄潭各级党委政府,忙着落实茶产业发展计划……
贵州省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村茶农采茶。湄潭县融媒体中心 罗德雄 摄
茶农喜算账 今年就要建新房
走进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村,绵延起伏的缓坡上,割茶机修剪后的茶园格外齐整。茶园边上,茶农陈波家炊烟袅袅。
“种有黔湄601、湄潭苔茶、福鼎等品种,还有一个加工厂,收购茶叶来加工。”把自家21亩茶园打理好后,陈波夫妇二人围炉而坐,一起算着2024年的收入。
“一年下来可赚30多万元。”越算,两口子笑得越开怀,但也没打算休息,最近要把家里的两层楼房翻新。
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村八角山。周访华 摄
陈波记得年少时,当地只有零星的几株茶树,二十几年过去,如今成为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地。得益于茶叶种植,陈波的家也从木房子,变成了两层小平房。
“今年把加工厂的规模扩大一点,也收一些夏秋茶加工。”陈波眼里满是期待,“现在新茶饮很火爆,我也要跟上形势嘛!”
地处北纬27°世界茶叶生产黄金线上的湄潭,有着茶叶生长的优越自然环境。湄潭标准化生态茶园60万亩,人均拥有1.2亩茶园。茶叶这棵“摇钱树”,富了当地村民,也带动许多当地人成为产业工人。
贵州省湄潭县象山生态茶园。周访华 摄
30公里之外,茶农彭刚熟练地操控着除草机,在金花村的茶园里管护,“忙得很,手上还有另一个订单呢!”
彭刚是湄潭县落花屯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一员,平时在自家茶园里耕耘,每年10月到次年3月茶园封园期间,他就外出接活。
“许多人外出务工,但家里的茶园也没有丢荒,承包给专业的人来打理。”金花村的200亩茶园,合作社提供管护工具,彭刚可以赚两三千元。
贵州省湄潭茶之韵。李杰 摄
据统计,湄潭有35万人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工作。现今打造集中连片茶叶产业基地6个,培育15亩以上连片茶园基地3600个。
“我是湄潭县人,茶兴我荣,我是代言人,茶衰我耻……”冬管期间,湄潭县一个个“茶镇长”面对遍山的茶园郑重宣誓。
湄潭从2022年起设立“茶镇长”,对全县茶园进行全覆盖管理。还设立15个茶叶合作社,对茶园使用肥料、病虫害防治进行统一管理,严禁茶农使用违禁农药。
贵州省湄潭县坚持生态为先,特色为要,城乡统筹,着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村庄美”。图为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美丽茶园。瞿欣含 摄
经过不懈努力,干净茶、生态茶的品质早已浸透在每一片茶叶的脉络之中。
一条覆盖育苗、种植、管护、采摘、加工各个环节,实现“统一施肥、统一修剪、统一防控、统一采摘、统一收购”的生态茶园,在不断延链强链补链中释放更多富民效应。
2024年湄潭茶叶总产量达6.94万吨、产值69.13亿元、综合收入166.42亿元。
贵州省湄潭县60万亩生态茶园助农增收致富。瞿欣含 摄
茶企抢新机 产业奔上新赛道
“2014年11月,我们拿到了贵州茶产业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最近忙着为第一笔数据交易落地做准备。”湄潭三新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茶园数据也能卖钱了。
在他背后的电子显示屏上,茶园生产情况以及气象和土壤实时监测等信息一目了然,抄乐镇群丰村的3000亩欧标有机茶园里,一棵棵茶树静静蓄积着春天盛放的力量。
三新公司借助5G网络实现了茶园的智能化种植管理。茶园里立着许多标牌,详细记录了茶园主的姓名、认购的茶园面积、茶叶品种以及茶树树龄等相关信息。
“茶园主认购茶园后,仍由茶农按照公司统防统治要求对茶园进行管护,茶园主通过手机APP,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三新公司负责人说。
湄潭茶叶企业先进的加工生产线。卢现艺 摄
通过网络还连接了销售端。点开微信小程序进入三新公司的商城,消费者可以实时看到茶园里的情况,购买的茶产品都可以溯源。茶农还能注册成为平台经营用户,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产品。
目前,湄潭全县已为申请的认购茶园主办理《湄潭县茶树林流转经营权证》分证449本,引入社会资本8000余万元。
走进春水堂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工人们将经过色选、除杂后的茶叶与茉莉花等原料拼配、匀堆,包装成茉莉茗香、栀子绿茶、蜜桃乌龙等上千款新茶饮产品。
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小茶海。张元 摄
“2024年实现了3亿元销售额。2023年9月投产至今,已累计采购本地夏秋茶总额超5000万元,前不久又和湄潭县兴隆强村公司签署了新茶饮基地共建协议。”春水堂生产主管皮林介绍,该公司与100余家新茶饮品牌公司、10万余家门店建立了长期供应合作关系,产品辐射全国各地。
近两年来,湄潭先后引进逅唐茶业、春水堂等新茶饮原料加工企业,开发了120余款新茶饮产品,已形成“兰亭茶妞”“绿码”“吾乡27°”新茶饮品牌。2024年1-8月全县新茶饮产值28703.4万元,其中逅唐茶业7771.1万元,春水堂19736万元。
除了新开辟的新茶饮赛道,湄潭还抓住直播电商机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销路。2024年,湄潭县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电商示范产业园,网络零售额达3.4亿元,同比增长134.3%。
湄潭翠芽传统加工工艺传习基地(阳春白雪茶业公司)。瞿欣含 摄
“这把茶叶,芽头肥壮,鲜爽度高,给你们免费试喝。”近段时间,是备年货的高峰时期,在贵州阳春白雪茶业公司的网络直播间,主播对着镜头展示湄潭翠芽的冲泡过程,直播间背景幕布上点缀着许多过年的喜庆元素。
“我们80%的销售额是通过直播带货完成的。”阳春白雪行政部经理田茂盛说,公司有年产1000吨名优茶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线,已连续七年入选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
在湄潭,像阳春白雪公司这样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有5家,还有省级龙头企业27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产能达10万吨以上。
湄潭县永兴镇茶青交易。罗德雄 摄
茶乡新打算 新年要上新台阶
岁末年初,年味渐浓,杨冬的工作电话依旧响个不停,忙着宣传动员、统筹调度,为2025年春茶开市后,全面推行并使用茶青交易“一把秤”作为交易方式做准备。
在去年年底的湄潭县茶青交易“一把秤”工作推进会上,湄潭县委书记游海燕说,“要让茶农得实惠、经纪人得便捷、茶企得市场、银行得业务、主体企业得收益、产业得持续。”
茶青交易“一把秤”是湄潭县委、县政府主导的一种新的茶青交易方式,是推动湄潭茶产业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动茶叶出口的有力支撑。
贵州省湄潭县坚持生态为先,特色为要,城乡统筹,着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村庄美”。图为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瞿欣含 摄
一场场推进会、调度会,将湄潭茶产业不断推进向前。
2024年9月,全国新茶饮供应链联盟(筹)成立大会在湄潭举行,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推动研发、建设标准等方式,支持湄潭新茶饮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些年,湄潭紧紧围绕“要把新茶饮做出‘新名堂’”,将新茶饮作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加快建设全国新茶饮集聚区,全力塑造湄潭茶产业的新优势新动能。
而在新的一年,湄潭继续全力推动新茶饮产品标准化、全力推动新茶饮合作平台建设、全力推动新茶饮产品研发创新、全力推动新茶饮企业做大引强、全力推动新茶饮特色品牌打造、全力推动新茶饮人才培育、全力推动新茶饮“出海”。
湄潭生态茶园。瞿欣含 摄
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市级及以上茶旅融合乡村旅游重点村镇8个,省级茶文化旅游度假区1个。这是湄潭在茶旅一体化发展工作上交出的最新成绩单。
近年来,湄潭县紧紧围绕茶旅融合主题,立足全县旅游资源禀赋,依托生态优势,厚植茶文化内涵,夯实茶区旅游基础设施,丰富茶文化+旅游业态,实现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重大转变,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格局,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景区提质增效;以景区建设为抓手,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以旅游商品开发为抓手,丰富“茶购”元素;以创新宣传方式为抓手,深化旅游宣传力度。这是湄潭的下一步打算。
湄潭天壶茶文化博览园。周访华 摄
当下的湄潭,正凭借茶叶的优越品质与别具一格的风味,迎来了传统茶产业与新时代资源深度融合、新兴生产力培育与发展的崭新契机。
“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这既是湄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逻辑,也是持续建设好产茶大县的底气。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我们相信,湄潭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一个“五连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范朝权 尹长东
徐思雨 胡晓梅
徐思雨 胡晓梅
湄潭县融媒体中心 陈兴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