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廖瑞红,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工作,一直热爱文学创作,笔耕不辍,文学作品见诸报端和网络并多次获奖。荣获第二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第三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曾发表诗歌散文集《永恒的风景》。
雾凇 冬天里最美的期待
作者:廖瑞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年冬天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能看见成片成片似冰似雪,非冰非雪自然界的特别景观——雾凇。
雾凇,其实也是霜的一种,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粒状结构沉积物。其形成过程是:当过冷水雾(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
雾凇可分为两种,晶状雾凇是过冷却雾滴在温度低于0℃的物体迎风面撞冻而形成的,呈半透明毛玻璃状,密度比较大,形成时风速较大;粒状雾凇是由于冰面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差,使得过冷却雾滴蒸发,雾凇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呈乳白色松脆粒状起伏,密度比较小,形成时风速不大。过冷却水比较充足一般形成晶状雾凇,过冷却水比较少一般形成粒状雾凇。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吕忱(公元420年—479年)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在南方人眼里,多年不见雪的小伙伴们是不是特别的期待一场大雪的来临,虽然这些年遇见雪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在南方许多的大山深处却经常能看见另一番银装素裹的美景。这就是雾凇,冬日里最美的相遇。
在我的家乡江西赣州的大山里就经常能看见雾凇美景。不久前与朋友一起前往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当时温度在0℃左右,朋友说峰山肯定结冰了,也许下雪了,我期待着能看到城里多年看不见的雪,憧憬着与白雪公主的邂逅。 当我们到达峰山时,我被眼前呼啦啦一片雪白所惊呆了,我知道这就是我见到的独特景观一一雾凇。
这些景致银装素裹、玉色尽染,树木枝条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银丝闪烁。如玉树琼枝,一排排树冠凝霜挂雪、戴玉披银,晶莹剔透美轮美奂。雾凇,冬日里最美的期待,当我们置身高山之巅,雾气弥漫之中,雾凇宛如仙子,为这静谧的大自然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雾凇轻盈如柳絮,洁净如白玉,仿佛是天空的精灵,附身于林间枝头,点缀着这个寂静的世界。也许这个时候,我真的是醉了!便想起了一首词里的一句话,改一下非常应景。琼花玉树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第一部

《传世孤本》隆重征稿【中国燕京文化集团】
投稿详情,请点击上面蓝字↑即可阅读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见证大国崛起的百位功勋文艺家》隆重征稿
投稿详情,请点击上面蓝字↑即可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