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晚收视率创下了20年来的新高,达到了39.3%。新媒体端的直点播收视次数更是达到了28.17亿次,比去年增长了6.9亿次。然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个穿着东北大花袄的“机械太奶”在舞台上扭秧歌的场景。
这个“机械太奶”其实是杭州宇树科技公司的人形机器人H1,大名“福兮”,谐音“伏羲”。它首次亮相是在2023年,后来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和英伟达GTC大会上也有过展示。这次春晚,它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排练,最终在舞台上展现了极佳的表演效果。
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是机械太奶的幕后推手。他曾在大学期间用200块创造出第一台双足机器人,读研期间又研发出了低成本、高性能的四足机器人XDOG。
宇树科技从2023年开始深耕人形机器人领域,除了H1,还在2024年推出了第二款人形机器人G1,目前已经进入吉利、蔚来等企业的工厂“打工”。
虽然网传H1的单价为49.98万元,但宇树科技的官方天猫店并未出售此款机器人。不过,G1已经对外明码标价:单个9.9万元。这个价格在业内算是非常低的,因为人形机器人的同行均价在50万元左右。
机械太奶的动作虽然有些迟缓,但这也正是它显得“亲切”的原因。人形机器人为了延长续航,只能牺牲运动的速度。
控制算法的复杂性也限制了它的行动速度。为了让机械太奶更“健壮”,宇树科技在设计上做了很多优化,比如简化零部件、使用低成本材料等。
机械太奶不仅能扭秧歌,还能跑能跳能搬运。目前,它主要用在工业和科研场景。比如,宇树科技与蔚来等车厂合作,让人形机器人试岗车间体验搬运工。此外,宇树科技的机器狗也已经在多个场合展示过高难度动作,如前后空翻、比心等。
虽然机械太奶在春晚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但机器人养老还需要时间。目前,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场景,真正进入家庭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机器人养老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大。
机械太奶的亮相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也让人看到了未来机器人应用的广阔前景。
无论是工业场景还是家庭服务,机器人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我们或许真的能看到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总之,机械太奶的春晚首秀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真的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