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天问》今译
[编者按]:《天问》是屈原在《离骚》之外的又一首长诗。全篇370余句,1500余字。作者一口气对天、地、人、神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鲜明地表现了探索事物根源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天问》中保存了许多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的资料,想象丰富,构思新颖,句式灵活,音节铿锵,是一篇奇气纵横,独步千古的不朽诗章。
《天问》以四言为主,两句或四句为一组,诘问方式多姿多样。译者根据诗中句意,采用六言为主的形式,结合历史典故,尽量译出诗的本义、情味、风格。这对以往诗译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请诗友发表点评,旨在研究、发扬、创新、开拓。
原诗:屈原
1.
曰:遂古之初,
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
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
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
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
何本何化?
2.
圜则九重,
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
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
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
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
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
谁知其数?
3.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
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
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
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
而顾兔在腹?
4.
女歧无合,
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
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
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
曜灵安藏?
5.
不任汩鸿,
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
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
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
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
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腹鲧,
夫何以变化?
6.
纂就前绪,
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
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
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
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
何尽何历?
鲧何听营?
禹何所成?
7.
康回冯怒,
坠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
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
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
其修孰多?
南北顺堕,
其衍几何?
昆仑县圃,
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
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
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
何气通焉?
8.
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
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9.
焉有石林?
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
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
倏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
枲华安居?
一蛇吞象,
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
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
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
魁堆焉处?
羿焉彃日?
乌焉解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