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怀念二爷》
张志励
旧岁的故事悄然落幕,新年的篇章已然翻开。或许是因为我身为甘肃人的缘故,对《甘肃老家》这首歌情有独钟,尤其是那句“爷爷讲的故事不会停下” ,总能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往昔岁月,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二爷——张长满老人。
我自幼便跟着二爷放羊,他出生于1926年农历10月15日,与江泽民同志同岁。二爷是我爷爷的同胞弟弟,他为人忠厚善良,脾气温和,由于我从未见过自己的爷爷,二爷便如同我最亲的长辈,他给予我关爱与温暖。我们相伴多年,相处得极为融洽,几乎从未有过矛盾。因为他排行老二,按照宗族习俗便称呼他为二爷,可我常常亲昵地省去 “二” 字,直接唤他 “爷” ,仿佛这样便能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
放羊时,我常常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一旦读起书来便如痴如醉,常常忽略了身旁的二爷。他见我这般专注,总会生气,说上几句并无责备之意的话。但我们爷孙之间感情深厚,根本不会在意这些,那些看似嗔怪的话语,实则饱含着他对我的宠溺。二爷虽未曾读过书,可讲起故事来却头头是道。像《罗童扫北》《薛仁贵征西》等故事,他能讲得有板有眼,人物、时间、地点以及故事情节都栩栩如生,仿佛这些故事就发生在眼前。一个故事,他能绘声绘色地讲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多钟头,而且许多章节他都能连贯讲述,毫无差错。那些故事不仅情节引人入胜,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喻褒贬、别善恶,让听的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敬畏之心。这些故事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史料价值极高,兼具故事性、趣味性与可读性,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我的心灵。可惜那时我未能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后来学医,需要学习的知识繁多,渐渐地便淡忘了那些精彩的故事,如今想来,实在是莫大的遗憾。
二爷是个随遇而安的人、性情开朗,他为人勤快,无论到谁家,只要人家需要帮忙干活,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干起来,从不偷懒耍滑,他老人家干活是一把好手,干什么像什么样,什么农家活干的都很好。他从不搬弄是非,只爱给大家讲故事、说笑话,唱起民歌来更是一绝。他的歌声和故事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人,不管是在村子里的红白喜事上,还是在劳动聚集地,亦或是人们劳作累了休息的时候,只要二爷开口,大家都会围拢过来,听得津津有味。他会唱的民歌种类繁多,有歌剧、歌曲、情歌、民间小调等,每一首都有独特的调子和音色,或激昂高亢,或婉转悠扬,抑扬顿挫,动人心弦。比如那首《十劝郎》,歌词从正月劝起,“正月里来百花开,遇姐把年拜。桌子抹一抹,椅子拉几拉,叫一声情郎哥你坐下,吃烟又喝茶……” 一劝 “一劝小郎君,读书下苦功,一旦登上龙虎榜,天下美名扬” 二劝 “二劝小郎郎孝敬二爹娘,孝敬爹娘寿命长,天下孝名扬” ,“十劝奴郎哥你不许耍赌博,有个输跑的,有输上吊的,十个赌博九个没,哪有个好下落?”一直劝到十劝,歌词朴实真挚,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对世人的劝诫。还有《绣荷包》,“小郎哥走口外,月月不回来,家丢下美女,要个荷包带……” 一个荷包上绣着诸多人物和历史典故,像 “绣上张国老,骑驴过仙桥,手打着鱼鼓咚卟隆咚过半桥…” 短短几句,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故事感十足。这些民歌的歌词来源于生活,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经二爷的嗓子唱出来,更是让人百听不厌。我曾用心将当时能收集到的一百四十几首民歌抄写在笔记本上,本想着日后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可遗憾的是,经过多次搬家,那本笔记本不知遗失在何处,书深不知处 如今想找出来捐给环县图书馆或者民俗文化研究者,弥补地方民俗文化的空白,却怎么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在过去的大集体时代,实行劳动工分制,二爷一心扑在干活上,对于别人给他记多少工分,他从不计较。一年到头,他不辞辛劳,可分到的粮食却总是不够一家人吃。我的叔父在外地工作,回家问他家里分了多少粮食、挣了多少工分,他总是一脸茫然,回答 “不知道”“忘了” 。叔父打趣地问他:“你唱歌、讲故事记得那么清楚,怎么这些就记不住呢?” 他也只是憨厚地笑笑,说:“晓不得……” 他就是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人,看似糊涂,实则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所谓 “老实人欺,天不欺” ,二爷的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儿孙绕膝,活到了八十七岁的高龄。从我的医学角度来看,他的高寿与他豁达开朗的性格有着莫大的关系。
时光荏苒,许多年过去了,二爷的音容笑貌依然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那些与他相伴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如今,每到过年,可我的心里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曾经过年时,二爷总会坐在热炕头,给我们这些晚辈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如今,炕头依旧,故事却再也无人讲述。我常常想,如果二爷还在,他一定会喜欢如今的时代,他的歌声和故事也一定能通过网络,被更多的人听到和喜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意识到二爷身上所承载的那些民俗文化的珍贵。我开始四处打听,寻找那些和二爷一样会唱这些民歌、会讲这些故事的老人,希望能将这些即将失传的文化瑰宝重新收集整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许多老人年事已高,记忆模糊,有些故事和歌曲也只能想起只言片语。但我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对二爷的怀念,更是对家乡民俗文化的传承。
我计划着,等收集到足够多的资料后,集结一本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书籍,将二爷的故事、他唱过的民歌、讲过的故事都收录其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家乡独特的文化魅力。我还想在村里举办民俗文化展览,将那些古老的农具、服饰以及与民俗文化相关的物件展示出来,让年轻一代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能在村里建立一个民俗文化博物馆,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让二爷的精神和他所热爱的民俗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永远传承下去。
张志励于2025年正月初一
文/张志励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张志励,男。生于1971年9月。中国中医:中国执业药师;中药主管药师。甘肃庆阳环县人,出生于中医家庭,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进修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本科学历。现任中国民间中医协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协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理事、中医四诊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國中藥協会,中国中药协会人才培训与评价认证 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宁夏和泰堂中医研究院院长。《伤寒杂病论》学术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