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习俗
冯喆
在记忆中,过年的时光总是熠熠生辉,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传统与情感,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每一处笔触都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小时候,过年是一年中最期盼的时刻。即使日子并不富裕,可过年的氛围却从未被贫穷冲淡。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愈发浓郁。街头巷尾开始张灯结彩,大人们忙着购置年货,孩子们则在一旁兴奋地蹦蹦跳跳,那股子喜悦劲儿,仿佛要把整个寒冬都点燃。

麦穗饺子
元宝饺子
制钱饺子
过年,总少不了包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擀面皮、调馅子,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水饺的形状丰富多样,有麦穗水饺,那饱满的 “麦穗”,像是在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元宝水饺,圆润的模样,象征着财富广进;还有制钱水饺,寄托着对富足生活的渴望。最有趣的,是在水饺里包硬币。大人们常说,谁吃到包着钱的水饺,谁就是这一年里最有福气的人。于是,每吃一口饺子,都怀揣着满满的期待,小小的硬币,承载着大大的幸福。
吃水饺也有独特的讲究。一碗水饺,不能一口气吃完,再去盛。即使吃饱了,碗里和锅里也要留一些,寓意着 “好饭吃不完”“年年有余”。这看似简单的习俗,实则蕴含着劳动人民朴素而真挚的愿望。它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在漫长岁月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对未来的憧憬与祝福。
除了包水饺,贴春联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大红的春联,墨香四溢,上面写满了吉祥话。“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一家人齐心协力,把春联贴在门上,就像是给家穿上了一件喜庆的新衣,整个家瞬间充满了年味。
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每一道菜都有它独特的寓意。鱼,代表着 “年年有余”;年糕,寓意着 “年年高升”。大家举杯欢庆,共享这团圆的时刻,欢声笑语中,一年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守岁,也是过年的传统。孩子们兴奋得难以入眠,大人们则一边聊天,一边看着春晚,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当零点的钟声响起,烟花瞬间照亮夜空,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之中。那一刻,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已远去,新的一年充满了无限可能。
过年的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承载着我们的回忆,也传递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虽然过年的方式在不断变化,但那些传统的习俗,始终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每当过年,我们便会想起那些和家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家的温暖。愿这份年味,这份对生活的热爱,能够代代相传,岁岁绵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