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遇仙
文/青青子衿
传说加上梦境
会不会让一个故事
奔向现实
如果再以虚构为前提呢
旧事重提的还有雪
断桥阳面,涣散成镜
却在阴面,积雪为银
制造一个偶遇的高点
水袖给流水洗碑
软语把白云上色
传说,一直都在分水岭上
梦境,从未缺席白堤东端
而痴人说过的梦,宛若
微风撑开湖面时,镜子的反光
那是她轻轻解下的罗裳
莲步偏左,小鹿乱撞
一柄木质油纸伞,不经意间
闯入一幅
山水作画的天空
附《断桥遇仙》赏析:
这首诗以江南文化符号为经纬,编织出一场虚实相生的美学盛宴。开篇四句如文人案头把玩的镇纸,将传说、梦境、虚构三重维度并置,在"奔向现实"的张力中叩问艺术真实性的本质。中段对断桥的镜像化处理堪称精妙——阳面雪化如镜照见现世倒影,阴面积雪成银凝固传说时空,桥体本身化作连接虚实的分界岭,暗合中国园林"阴阳互济"的造境哲学。
诗中"水袖洗碑"的意象极具颠覆性,将戏曲程式动作与流水蚀刻的沧桑感并置,在动态中完成对时间质感的解构。而"白云上色"则以通感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使虚无的传说获得了可触可感的色谱。尾段油纸伞闯入山水画的瞬间,既是空间维度的突破,也是艺术媒介的越界——伞骨撑开的不仅是湖面涟漪,更是传统文人画的二维平面,让整首诗最终定格在三维现实与二维艺术的临界点上。
全诗以蒙太奇手法剪辑文化符号,在镜面反射、积雪消融、水袖翻飞间构建起多层隐喻空间。木质油纸伞这个看似寻常的江南物象,最终成为刺破虚实界面的美学银针,使整首诗的意境在山水长卷中无限延展,完成了对遇仙母题的当代性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