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绍钟说说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等内容
绍钟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是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为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都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接祖宗回家来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着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在2014 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的节假日了。但是今年2025年除夕国家有新的政策,除夕首次被列为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期增加了2天,即农历除夕和5月2日。这意味着除夕也被列为法定节假日。
我再把收集的除夕的几种来历简介给大家了解:
除夕的来历一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在古的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的来历二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了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除夕的来历三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它叫年,它头长触角,异常凶猛。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就会从岸上来袭击村民们。每当这个时候村民们都会托儿带女上山去避难。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名白胡子老爷爷来乞讨,那时刚好是年袭击的日子。老爷爷走进一家向其借宿一晚,村民说:我劝你最好赶紧上山去避难,这里随便你住。“老人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说:不用怕我有办法制服它。年终于来了,它看见有一家灯火通明,便走进那家一看,那位给白胡子老爷爷借宿的那家门口贴了对联,到处都是红色的,年看见了冒了一身冷汗,后退了几步。老爷爷身穿上新衣,手里拿着鞭炮出来了,他把鞭炮一点,向年那边一扔去,鞭炮炸的噼啪响,年就逃跑了。原来年怕红色呀!原来,每到除夕过年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贴上红对联,这样就会吓跑年,如果你不这样做,年会到你家来哟!
除夕的来历四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绍钟简介除夕仅供好友们参考了解,借除夕之日祝愿大家几句:
光阴似箭除夕到,除旧迎新在今朝。
室内室外大清扫,干干净净开颜笑。
忧愁不顺脑后抛,吉祥如意身边绕。
病魔远去无烦脑,身体安康欢乐抱。
祝友除夕好运罩,开心快乐步步好。
绍钟再写写贴春联等知识
春节要到了,我就提笔写写贴春联的一些常识来与大家相互了解,相互学习。
我们要知道,春联可不能乱贴,否则就会让人贻笑大方,看似简单的贴春联,也有禁忌的。
新年到,春联,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机关还是店家,家家戶戶的大门上都会贴上红彤彤的春联,为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我国的年俗,在节日这一天里,到处是红红一大片,对联进万家。在对联中,用词是非常讲究的,除了用吉祥的字词,为新的一年寄予新期待,更希望能夠因此迎來好运气。春联可不能乱贴的,否则会不吉利。大红春联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是用民间艺术形式来表达传统文化载体。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橫額文字順序为从右至左。另有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橫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橫額順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贴春联关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規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須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則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的。俗话里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站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一般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大多数人还是赶在除夕这一天来贴对联。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戶戶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家庭滞纳来好运等。
在大门贴春联,记的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財进宝等,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門口贴上「春」字。
贴春联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須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该正贴在大门上。民间流传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是来表示福气(也就是財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这是人们想象的,实际福字是代表中国福文化,另中国是方块字不能倒贴的,福字含意是示字旁,示是展示表示请示的意思,那侧是三个字,一口田,意思一房梁口有人住田有地种才展是福,如用倒就不对了它不是到字,实际应在拉圾桶倒贴还可以,倒垃圾是扔灾送穷,一扔福字就正过来了。另还有说法,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发生,希望转运可以将福字倒贴,实际也是错的,也是人们想象的,实际歪曲了福字。说来就垃圾桶可倒贴,其它都不倒贴。
贴門神要注意两张门上的人物脸是相对的,不要贴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门都是對对开的两扇门,门神正好一边贴一张,而现在的住房都是单扇门,两张门神只能贴在同一扇门上,粘贴时要注意位置的美观大方。
好了,就简说到这,只为好友们参考了解。
绍钟顺便写写压岁钱
春节到时,大家都在过年发压岁钱,究竟是三十晚上还是初一早上发呢?我写写,提醒大家,千万别弄错了!但我也说明一下这是民间年俗,我只写写而已,了解即可,可千万别把它当回事。
过年给孩子的压岁钱一直是咱们春节中一个重要的年俗,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之后,很多人给晚辈压岁钱给的越来越随性。但是实际上,在我国的传统中,给晚辈压岁钱也是一件极有讲究的事情,特别是在时间上。那给孩子压岁钱是年三十晚上给?还是年初一晚上给呢?
其实,“压岁钱”是晚辈用来给家中老人的,用来压制老人的岁数,有希望老人长寿的寓意。而“压祟钱”才是用来给孩子的,是用来帮助孩子压祟驱邪的一种方式。只不过随着社会发展,都已经统称为“压岁钱”了!
而给孩子“压祟钱”具体是什么时候,就和“压祟钱”的来源相关了:“压祟钱”的真正来源已经无法查证。但是相传是为了压制“祟”这种邪物而产生的。传说“祟”是古时的一种小妖,专门危害年幼孩子的健康。每到大年三十的夜晚,它就会在孩子睡觉的时候来祸害孩子。
所以人们为了驱赶“祟”,就会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在孩子睡觉的枕头下面放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裹。而这八枚铜钱实际上便是八仙的化身,可以保佑孩子的健康。所以人们将这八枚铜钱称为“压祟钱”,慢慢转变成了现在的压岁钱了。
所以,从这种流传广远的传说故事当中可以看出来,压祟钱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给孩子的,而不是大年初一给孩子的。
好了,就说到这里,只供参考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