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不老年年贴
宋今声
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九,父亲就早早地把过年需要贴的春联预备妥当。不论把春联贴到哪里,父亲都让我跟着,想必是通过贴春联,让我记住这些老传统和过年习俗吧。
头一幅春联贴的是“狐仙堂”,狐仙堂在房后,土坯垒的,里边供的是保家仙“狐三太爷”“狐三太奶”牌位,春联的上联是“在深山修真养性”,下联是“出古洞四海扬名”,横批是“有求必应”。看着四外白茫茫的雪野,我心里想,这也不是“深山”啊,为啥要说“在深山修真养性”呢?后来我明白了,供奉归供奉,再傻的狐狸也不会待在“家前庙后”。父亲退休以后,回想起早年给狐仙堂贴对联的经历,深有感触地说:“哪有什么‘狐三太爷’‘狐三太奶’呀。共产党、毛主席才是咱们的‘保家仙’呐!”
第二幅对联的“天地牌位”,在厨房窗外窗台上,对联是“敬天地富貴,孝父母平安”,横批是“一院之主”。
第三幅对联贴在仓房,说是仓房,其实就是堆放破烂东西的冷棚子,但是,对联上写的却是“五谷丰登”“余粮万石”。那时候没有牛棚马圈,只有猪圈和鸡架,圈门上贴“肥猪满圈”“六畜兴旺”,鸡架上贴上“金鸡满架”。院子没有大门,就在大门街立一块木板,用水冻牢实,贴上“出门见喜”。
父亲通阴阳八卦会掐算,每到过年,都事先把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的财喜神方位看好,比方说财喜神在东南,出门就不能奔北走。尽管年年岁岁的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按照财喜神的方位出行,但是,年年岁岁过的依然是穷日子。良心话,真正开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外头的最后一道春联贴在“井沿”。那时候,全村使用一口土井,井上没有辘轳把,就把对联贴在井裙子上,对联上写着“井泉大吉”。父亲曾经说过,谁过年先把对联贴在井上,谁家就会一年顺当。早先年,井沿对联几乎全是我贴上去的,但是,也没见得我们家顺当到哪。不要说妈妈三十七岁病故以后父亲带领我们兄妹四人艰难度日了,就是我个人也没有能够完成学业,甚至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布满艰辛与坎坷。
外头的对联贴完了,才回到家里帖屋里屋外的对联。先贴“灶王爷”的对子,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有时候也写“红火通三界,青烟透九霄”,横批是“一家之主”。
贴完灶王爷对子,开始贴房门联。那时候,虽然很穷,但是,哪年都没有忘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联大多写的是“勤为致富之源,俭是聚财之本”,横批是“劳有所得”和“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等。
“文革”“扫四旧”把家谱烧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写家谱对联,年三十晚上在正北箱子盖上摆上供品烧上香,照样磕头许愿、祭拜祖先。
我长大以后,春联渐渐地有了深层文化,记得1980年过年,我在屋门写的春联是传统励志名联,上联“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下联“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
贴春联裁剩下的红纸,除了写若干个“福”字外,总要把一条窄条红纸利用上,父亲把这个叫“春条”,大多写的是“宜入新春,万事顺心,全家欢乐,福禄满门。”有剩余的地方再写上“大吉大利”。
不论穷富年年过,春联不老年年贴。贴春联,是在宣告新春喜庆的到来,是对走过时光岁月的“收笔文”,也是对自己新年起步的“卷首语”。
2025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