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民俗 除夕夜打醋炭
文/银露梅
百节年为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长河中,春节如同璀璨的灯塔,照亮了初春的寒冷与寂寥,而除夕夜,则是这灯塔下最温馨、最热闹的一幕。在这温馨与喧嚣交织的时刻,有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民俗,打醋炭在青海河湟谷地,悄然上演。
河湟谷地,黄河与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带,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打醋炭融合了祈福、驱邪与庆祝的仪式。它源自何时,已无从考究,但那份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却如同陈年老醋,越品越有味。
打醋炭的主要原料,顾名思义,就是醋,再就是石头,加上一些柏香、艾叶之类的植物。
打醋炭用的石头,称醋炭石,很有讲究。石头要拳头大小,表面光滑,最好是又圆又白的那种,最主要的是放在火里烧的时候,不炸裂。
除夕晚上,吃年夜饭的时候,醋炭石就已经放在炉膛里开始烧了。当新年钟声响起,放完鞭炮,就是打醋炭的时候。
首先取一只铁锅或盆子,里面放上柏香,也就是晾干的柏树叶,然后把烧的通红的石头,用火钳夹到铁锅里,柏香立即燃起来。这时,赶紧把醋倒在上面,再倒进一些开水,铁锅里立即沸腾起来,发出“哧哧”的声音,冒出浓浓的白气,醋和柏香混合的香味,立刻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与窗外传来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除夕夜独有的韵味。
这时,家里的男人,端着铁锅从主屋开始熏起,所有的屋子都要熏,甚至猪圈、羊圈都要熏一遍。端锅男人的脚步很快,嘴里不停地说着一句话:“醋坛神来了,醋坛神来了……”
这种时候,家里的所有人,都表现出虔诚的表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除夕夜有请万神下界与人共同过年之说。打醋炭,就是请醋坛神先来驱除妖邪,再请神灵下凡。民间传说,这个醋坛神就是姜子牙。
相传当年姜子牙封神时把众多神位都给了诸神,唯独把玉皇大帝之位留给了自己。谁知他的外甥张贵人恰好这时候来了,死活也要封个神位。姜太公没办法,只好把玉帝之位让给外甥,自己另封了个神,叫醋坛神。
姜子牙对众神说:“那我就当醋坛神吧。以后有谁设坛搞祭祀活动,或有大事要我帮忙,只要打醋坛,我就会到来,保你大吉大利。”
据说,醋坛神比玉帝和阎王还大,统管天地三界一切鬼神,所有凶神恶鬼,一闻到醋炭味,就赶忙敬而远之。这也是歇后语:“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由来。意思是各种凶神恶鬼都已回避,人们可以无所顾忌。
浓浓的醋香伴着爆竹声声,迎来了新的一年。家里的长辈,焚香烧纸给祖先磕头。然后,一家人,按辈分一一给年长的亲人们行礼拜年。孩子们的磕头拜年,换来了厚厚的红包。一家人的脸上,都挂满盈盈的笑意。
打醋炭,以祭祀神灵的方式,在民间流传下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民俗,在河湟谷地流行。
住在城市里的河湟人,也传承了这个习俗,没有炉膛,就把醋直接倒在锅里,然后加上柏香烧开,醋的香味就在各个房间里弥漫着。
打醋炭有净化空气、杀除病菌,清洁消毒的作用。如果再加上艾叶,对预防感冒,尤其是对流感有预防交叉感染的作用。现代医学药理证明艾草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其对病菌有着抑制和杀伤的作用,而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防治的作用。所以,打醋炭不仅是一种民俗的传承,也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民俗,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从久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它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与传承。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让我们在醋香和美酒中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来自家庭、来自亲情、友情的温暖。期待新的一年,无论风雨,无论阳光,我们都能携手同行,共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