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过年
年是什么,年是四季,年是宇宙运行的规则。
春夏秋冬,循环往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阳升起又西落。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勤劳耕作,感受丰收的喜悦。年俗是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明积淀的体现。
甲骨文中的年是一个人背着禾指收获,《说文解字》中解释字为年谷熟也。表示一年是谷物生长成熟的一个周期。
早期年的概念来自于农耕文化,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观测太阳的周期性运动和自然界物候的变化规律与特征确定一年的开始与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不仅只是一个时间单位,更饱含了团结祥和的寓意,是祈求美好和希望的象征。
年就是春节,春节一词的使用是辛亥革命以后。春节就是家人团聚,祭祈祖先,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农历年(又叫阴历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
从腊八开始到小年腊月二十三直到正月十五元霄节都是过年。
关于年的传说也有很多版本。
一种说法“年”是一种猛兽,每到年底就会出来危害人类,但可以被红色火光和巨大的响声吓走,人们因此可以通过贴红纸写上吉祥文字形成对联贴在门口两侧,挂上红灯笼,燃放鞭炮驱赶,遇上瘟疫之年也有驱避消灾之意,逐渐形成了除夕守岁的习俗。
另一种说法年是一个少年帮助人类除掉了“夕"这个怪物,人们将这一天定为新年,这些传说和习俗也丰富了年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人心中重要的节日。
春节期间,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主题是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点,习俗众多,南北各异,诸如喝腊八粥,祭灶神吃麻糖,扫尘卫生,張贴春联,倒贴福字,买年画挂彩灯,除夕守岁,吃饺子,拜年问好,全家人同逛庙会,打树花,拜灯山,蹬高跷耍红火,唱大戏,地方戏曲各具特色。
受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影响,孔子学院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中国农历新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风。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成了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春节这一传承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遍及祖国城市和乡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2006年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12月4日,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宙,决定将“春节一一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者简介:李江,一九五七年一月出生于河北蔚县。一九七八年三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种子生产及农技推广工作。农技师,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第一期农学专业毕业。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员,曾荣获县,市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中国种业》,《种子科技》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爱好写作和文学艺术,现己从蔚县农业农村局退休。

编辑简介: 李玉华,河北省蔚县人大常委会四级调研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诗词协会会员,蔚县作家协会会员,诗词云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诗协女工委会员,第九届半朵中文网专栏高级作家,都市头条认证作家,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多次参加国内征文比赛获奖,多篇文章在国内各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