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元宵节
张宝亮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十里香风吹紫陌,一年明月始今宵。
正月为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故谓之元宵节。又叫元夕节、元夜、灯节,是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相传两千多年前汉文帝时期,大将军周勃在正月十五这天平定了“诸吕之乱”,文帝感慨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将正月十五定为普天同庆日。
千门开锁万户灯,正月十五动帝京。长安城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扬眉吐气,奔走相告,以示庆祝。 此后,每年此夜,文帝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后来,逐渐演变至放烟花、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俗称闹元宵。公元前104年,太史公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关于元宵节,道教另有《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庆祝新月初圆,寓意和美团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为下元节,祭祀祖先。主管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由于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火,放烟花。
元宵节是一个灿烂喜庆的日子。天花无数月中开,五彩祥云绕绛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五千年东方文化的沉淀与传承,犹如醇厚的琼浆玉液,清澈甘甜,沁人心脾。古人笔下的元宵节多彩多姿,惊艳绝伦。辛弃疾更是一不留神把元夜的美挥洒到淋漓尽致,让后人陶醉了一千多年。
元宵节注定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元夜晚上不宵禁,月色婵娟,灯火阑珊。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时代,深居闺中的女子可以出门游玩。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年一度的难得机遇,不知承载着多少俊男靓女日夜的期盼。
华灯初上路人增,淡云来往月影轻。今夜但和明月醉,此间好梦莫匆匆。 元宵节还是一个幸运日。身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始终认为是元宵节成就了他的人生。
王安石二十一岁时,从江西临安赴汴梁(今河南开封)赶考,那日途经一名叫马家镇的小城,恰逢是元宵节。王边走边赏花灯,不知不觉来到一深宅大院门前,抬头一看,但见高大的门楼正中央镶嵌着一块深紫色的长方形牌匾,匾上镶着马府两个鎏金大字,牌匾下两扇硕大的朱漆大门,门口正中高高悬挂着一盏精致的六边形走马灯,灯上方挑着醒目的半幅对联,征对招亲,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放下背上的书箱,坐在门前的上马石上,眨着眼睛思索了半天,虽自恃才高八斗,一时竟也无从答对。无奈叹了口气,轻轻摇了摇头,默记心中,一边暗自琢磨,一边继续赶路去了。
世间往往有些事,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来到京城,王顺利通过会试,关键时刻的殿试由皇上亲自命题主持。一开卷,考题竟是一对子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看罢,脑中灵光一闪,暗自庆幸,此乃天助我也。
天衣无缝的招亲对和考题联让王安石脱颖而出,顺利考取二甲进士。令他没想到的是,待他衣锦还乡途中,再次经过马家镇时,走马灯上的对子依然在微风中远远地向他招着手。王安石移花接木,梅开二度。被马员外高接远迎请进府内,美酒佳肴款待数日后,择良辰吉时和员外家聪明颖慧,才貌双全的掌上明珠拜了花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1960年2月1日,一个与众不同的元宵节。天刚蒙蒙亮,河南林州十五个公社的村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顶着寒风,踏着霜冻;手推肩扛,风餐露宿,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奔上了太行山脉。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引漳入林(漳:山西漳河)。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物资匮乏,经济基础非常薄弱。面对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重重困难,林州人不畏艰险,知难而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依靠土法测量,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绝壁穿石,劈山填谷,苦战十个元宵节,用鲜血和生命,将1500公里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镌刻在了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一渠绕群山的伟大壮举憾天动地,举世无双,创造了新中国的一大奇迹,打破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炎黄子孙不屈不挠的本色;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充分体现;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更是新中国的骄傲。红旗渠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一如继往,奋勇前进。
步入七十年代,成长中的新中国砥砺前行,举步维艰。随着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我国踏出了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七十年代中后期,蜿蜒流淌的徒骇河畔,一个名不见经传,唤作张桥的小小村庄,曾经鹤立鸡群,一枝独秀。每年元宵节的晚上,村中心集中燃放的烟花腾空而起,漫天遍野。
火树银花映碧空,桃花落尽满街红。云中仙子争相望,人间巧艺夺天工。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辉煌深深地留在了铁工厂前的广场上,刻在了张桥人永久的记忆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嫦娥奔月的神话在神州大地流传了数千年,也给元夜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儿时的元夕,每每望着皎洁的白玉盘,都会在想,月宫里的仙子此刻是不是也在赏花灯呢?
花开花落,月亏月圆。随着时代的推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东方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升空、遁地、入海、奔月。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历经几代人的拼搏努力,持之以恒,大国工匠弯道超车,最终将一个个神话逐步变成了现实。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九”,短短二十一年,载人航天飞船频繁往返地、月球之间,来去自如,如履平地。
几千年了,嫦娥终于盼到娘家来人,他乡一轮月,怎抵故里灯。自此以后,广寒宫里不再寂寞,元夜观花灯时,抬头仰望,会看到嫦娥仙子正在桂花树下,一边端着桂花酒,一边轻舒广袖,载歌载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随着高科技的突飞猛进,我国的无人机技术遥遥领先。中华盛世的元夜盛况空前,由无人机编织而成的烟花,富丽堂皇,变幻莫测;辉煌了宇宙,惊艳了寰球。山河添锦绣,星光映万家。纵是辛弃疾引以为豪的东风夜放花千树也望尘莫及,自惭形秽。 民间有句谚语,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浩瀚的宇宙空间,万事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元夜既有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遗憾。有久别重逢后的欣喜,也有从此两茫茫的悲怆凄凉,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时刻刻充满着未知。一路走来,有很多人、很多机会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谁的人生没有遗憾?“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是岳飞的遗憾。“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是欧阳修的遗憾。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世间诸事,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处之泰然,顺其自然。能在同一片月光下,共赏花灯,同观烟火,已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最美的遇见宛若元夜的烟花,既便是昙花一现,也闪耀了星空。绵绵的回忆恰似尘封的老酒,每每开坛,都回味无穷。暖了心底,红了面颊;湿了眼眶,醉了流年。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谁言百步无芳草,岁晚比邻合有君。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们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有时需要放缓一下脚步,静下心来,去细细体会,慢慢欣赏。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发现,美好的东西往往就在你的身边,犹如元夜的烟花正闪闪发光。 天上满月如玉盘,盘中元宵似满月。正月十五家家吃元宵,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香甜的汤圆象征着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着神州大地亿万亲人之间的共同祝愿。
又是一年元宵节,纯净的月光绸缎一般丝滑,轻柔地划过树稍,亲吻着大地,温润着万家灯火。
唯有清光无远近,他乡故国此宵同。今晚的元宵你吃过了吗?还是抓紧去赏花灯吧。不然,去的晚了,纵是再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还能看的见那啥吗?

作者简介: 月满西楼,小小生意人,爱煎炒烹炸,好咬文嚼字。时偶有所感,随信手涂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