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读奶奶的窗口
安徽卫艾云
婆婆升级为奶奶后,就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
老人家把最爱的鸡鸭鹅和菜园子全部丢下了,要来当陪读奶奶。出于安全的考虑,她也几乎很少下楼,因为她担心一不注意崴脚什么的会增加我们的负担,娃娃也会没人照顾。她的担心和操心让她止步。
娃娃上幼儿园之前,她每天除了家务活,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带娃娃玩玩具。等我们下班回家,她脚不着地忙前忙后的。转眼间,娃娃就上学了,家里就剩她自己了,热火朝天地伺候我们的吵吵闹闹版本变成了沉默不语版:待在窗户前。
本来她的房间是朝北,担心冬天比较冷,就换到了朝南的那间。床可以紧靠着窗子,窗子正对着是楼下的广场。太阳透着窗户,房间里非常暖和。婆婆说她呀,跟着太阳后面撵着走,有时候,稍不留神就眯着了。
等下班和娃娃回家,一进小区的大门,只要我们一抬头看下窗户,准能看见婆婆。日渐花白的头发,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等到门口时,却发现大门已经为我们敞开。因为她精准地掌握了我们回家的时间,其实是我们看她的时候,她早已经在默默地等候我们的归来。后来,我们呢就不带钥匙了,因为知道有婆婆在等,有婆婆在为我们打开那一扇门。
娃娃一进门,婆婆开始围着娃娃转,每天都是同样的话题开启祖孙二人的相处。有一天娃娃冷不丁地问我,为啥奶奶每天的问题都一样。我摸摸她的小脑袋说,我们每一天经历的事情看似一样,但是又不一样,尤其是每一天的心情是绝对不一样的。娃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从那之后,婆婆也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每天和娃娃开启“嗨”模式:今天广场上,经过了几辆车,大概是一些什么人,谁家的孩子抢玩具,谁家的孩子摘了楼下的花,谁家孩子摔在沙堆里……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讲起来是眉飞色舞,会和窗前看到的她,判若两人。
我教她怎么使用遥控器去换台,她说这太麻烦了,电视又没看头。所以,最后,家里诺大的电视机被婆婆用一条美丽的纱巾盖上了,结束了电视机光荣播放使命。她呀,还是喜欢待在窗户前看着楼下: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碎的故事。
有时候晚上回家,婆婆一边给我们忙前忙后帮我们盛饭夹菜,一边滔滔不绝地诉说着白天所看到的,又一边开始回忆她所经历的一些陈年往事,遇到不好的,还要骂上几句才能解心头恨。
有一天,我刚到小区门口,习惯地抬头去“找”婆婆,没看到她的身影,我才想起来婆婆有事回老家了。我赶紧摸摸口袋钥匙带了没。婆婆不在我这边的几天,娃娃都说家里好像都“鸦雀无声”了,她要赶紧呼叫陪读奶奶回来增添人气。
家里的这一扇窗户,成为了我们了解小区“国际新闻”的窗口,更是成为了婆婆和我们沟通的纽带。
窗外,是烟火气,是最本真的生活;而陪读奶奶的身份,是她对这个家最朴素也最真诚的付出。
陪读奶奶的窗户最美!
作者简介:卫艾云,群众文化工作者,作品发表于多家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