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铁生的偏瘫说起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1.22日18时16分一19时10分作
史铁生十八时去陕北下乡时睡猪圈,又寒又湿,21岁那年,这么一个学习体育的高材生,又淋了一场雨,引起发烧三天三夜。当人们扡把他送往县医院,治不了。送往北京,也治不了。他才21岁就坐上了轮椅。他妈用尽了办法,吃药,涂抹,下针,什么偏方也用上了,还是治不好他的病。
在神经导能疗法眼里,这个病不复杂。但因为当年医院和民间医生不会治。其实,现在也不会治。为什么?没找到根源,没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用古人一句话说就是:“没有对症下药”!
所以说,人间的疾病,是有源可寻的,既然能找到“原因”是什么,就离正确医术不远了吗?不是!中医在历史上,发展了几百万年都不止。中国的考古一次次证明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中医并非源于神农尝百草,教民以九针。那么,中医既然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为什么在解决偏瘫这些疾病上,还是没有完全攻克?也不是一点效果没有。原因在于中医的理论原理在解释这一问题上说得太含糊。针灸之术,不可不谓之中医之精华,但针灸之功,在解决偏瘫问题上,杯水车薪,事倍功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针灸适合于解决经络疾病,而经络疾病的原因是“气”不通。而神经导能疗法理论认为,用“气”来诠释人体的所有疾病不是都能说得通的。史铁生的偏瘫,是寒湿所致,岂止光“气”不通?而是“电”不通,以及“血”不通。这个不通,用中药“疏经活络”的理论,能解释通,但效果肯定差强人意。
现在,医院的偏瘫患者数不清。医院治不了后,建议去康复医院,整天做辅助性锻炼身体,从理论上讲,出发点是对的,但结果肯定不理想。2013年夏天,青岛上马的一名患者带他妻子来单位找我。他妻子做了颈椎微创手术,脖子上戴一个大脖套。问她什么感觉?她说:“每天头如万蚁穿头,很艰受!”我让她坐方凳上,用神经导能疗法调理十来分钟,一切恢复了正常。本来戴颈套,走起路来像个大企鹅。我给她治好后,行走正常。中午,夫妇二人请我在崂山“三条鱼”饭店吃饭。吃饭过程中,那个男的朋友又提了个请求说,他舅子得了偏瘫,现在青岛南京路一康复医院治疗。医院让他住六个月,每天人工护理费二百元。一月康复费六千元。请我帮帮忙。他们开车接我去。我在病房内让他舅子活动活动我看看,人如僵尸,岿然不动。我本来想亲自动手妙手回春,掀开衣服一看,一身牛皮癣。我不忍动手,指挥这个男朋友和护工上手,我指哪他们调哪?十分钟过去,我让他舅子抬腿我看看,他舅子的腿有知觉了,能抬起三十多度,还达不到九十度!这也让他们很惊奇!我和朋友去走廊卫生间洗手。他问我:“孙老师,用您的办法这么有效,可不可以出院?”我说:“为什么不可以?”就这样,患者出院,朋友用神经导能疗法调理半个月,患者完全康复,上下楼自如。2014年四月二十六日,在社会各界一齐央求下,我没有办法,只好开课授徒讲授我创立的神经导能疗法!当时叫中医神经导能疗法。那个朋友也积极报名拜师学习,有幸成了我第一批弟子中的一员,他就是孟宪荣!
神经导能疗法自创立至今,已经三十五年了。熟悉我的每一个人,除了家人知道我坚持不懈地研究医学外,不了解的人只认为我文学好、书画好,其实,如果没有“十年磨一剑”的辛苦,哪能上来就这么厉害?医院和民间中医都治不了的病,在神经导能疗法眼里,都能治疗。在这里声明一下,“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老天让他三更走,谁敢留他到五更。”这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说,神经导能疗法再厉害,只是一门医术。人命是上天管理。所以,再好的医术只救该救的人,救不了上天让他回去“交差”的人。一些不该回去的人,既使带着病体,也不会离开人世。而任何一门医术没这个权利管理人的命的长与短。这是我插入的思想。
神经导能疗法的推广一定会越来越快。我当年的一大批老朋友,政界的,军界的,商界的,文艺界的,艺术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不懂医学,现在很多不再出门了,还有的出现了疾病。其实,我退下二十年就委婉地告诉他们,学习神经导能疗法非常重要。但几个人相信呢?有的在这些年中已经驾鹤西去,令人扼腕叹息。人的衰老是个自然规律。而懂得神经导能疗法与否,晚年的身体健康状况,会大相径庭!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