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
文/郭黎春
新罗区非遗文创园有间研习室,在众多龙岩方言谚语上墙处,一幅木刻字与众不同又契合文化氛围。深咖底色木料,阳刻四个篆体字。若无一定古文字功底,多数人怕是猜不出刻的是何字。
但我知道,这是《上下求索》。取自《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一种不惧前路漫长,百折不挠,坚持不遗余力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它是我体验刻字的“作品”,且还藏着一件不太光彩的往事。
2023年3月,我报名参加贺长波老师开办的女子刻字公益班。原以为是用剪刀和刻刀剪纸,谁知得用锤子刻刀凿木头。与我想像完全不同。
既来之则安之。抱着试试的想法,我请老师帮忙挑笔划最少最简单的字,于是有了《上下求索》。
我按老师指导沿着木料边框压痕,待设计稿收干墨汁,再用复写纸将字透印木料上,然后逐字描边,为刻字做准备。
除书写设计稿外,平面构成算是亲手完成,接下来进入立体构成阶段,就是用刀将书法的点、线、面塑造成立体形象。
先用小号的凿刀沿笔划边缘开切线沟。我喻其为灭火时劈的火围,目的是便于凿刻。老师告诉我要稍离线缘,预留出错时修改的空间。我点点头开干。左手执刀,右手持锤敲击刀柄,以暴发力,让凿刀楔入木板。一锤两锤三锤……慢慢线沟凿好了;接着又一锤两锤三锤……不断重复,顺着木料肌理和线沟一刀刀开凿。才一会儿功夫,就觉手酸。我有自知之明,自己的手臂承受不住长时间锤打,于是上完第二节课后,便向老师请辞退学,当了逃兵。
这次半途而废的刻字学习,尤如生活中擦肩过客,只是萍水相逢,在平静的水面闪过几乎不可见的涟漪转眼如初。工作生活该干嘛干嘛,学刻字之事仿佛从未发生过。
有天突然接到老师来电,让我抽空取回作品。
我的作品?不是夭折了吗?哪来的作品?原来是师友们帮我接续奋斗完成立体构成的粗凿精凿修整,然后着色,使其有机会成为作品得以面世。此时,我为自己的半途而废感到愧疚,只求不被嘲笑做了逃兵,哪有脸将他人劳动成果据为已有。所以,尽管老师多次催,我虽口头应允却一直纠结未行动。
那幅作品,如鸡肋,食之无耻弃之可惜。
也曾想不如厚颜取回,权当得了幅沾了丁点自己劳动的独特装饰品,做个阿Q吧。可取来该安置哪?家里、单位似乎都无合适之地。
这一拖就是一年多。直至2024年12月30日,非遗主题街开街前夕,我脑瓜突然灵光一闪,何不赠与笑芳老师悬挂于她的龙岩方言谚语传习厅?
这是一处研究传承龙岩方言的工作室,二中退休语文高级教师市级非遗传承人王笑芳是工作室的主人。多年来她致力于研究保护龙岩方言,呼吁并推进龙岩方言进校园活动,自己筹资编撰《龙岩方言谚语》,全力参与《龙岩方言字典》编撰等工作,其间克服种种困难,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而她依然初心不改,为挽救濒临失传的方言孜孜不倦努力着。上下求索,说的不就是像笑芳老师这样有大爱而又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吗?
《上下求索》挂于工作室,无论于环境于文化,可谓相得益彰。是对王老师心无旁骛钻研传承的无声褒奖与激励!愿教学者不断上下求索,希望有更多人关注支持龙岩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作者简介:郭黎春,70后,福建省龙岩市人。喜欢花花草草,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并用美篇记录生活,分享感动,传播真善美!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
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319期
本期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