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话春节
作者:成振林/陕西宝鸡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体现。每逢岁末,总有那么一股浓浓的乡愁,萦绕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那是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眷恋,更是对过年的期盼。春节,几亿人穿越千山万水,只为回家团聚。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魔力,让中国人如此热爱过年?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庆祝活动。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年,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一种中国人所独有的浪漫与诗意。它是华夏儿女血脉相连的纽带,是岁月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正如王安石笔下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的到来总是伴随着爆竹的欢歌和春风的抚慰,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开始。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蕴含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故事一:年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末便会出来伤人害畜。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年年末,家家户户都会贴红对联、挂红灯笼,还会放鞭炮,以此来驱赶“年”。从此,这一天便被称为“过年”。
故事二:春联的由来。春联,原本是桃木板上的神荼、郁垒两位神将画像,用来驱邪避鬼。后来,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上吉祥话语,再后来纸张逐渐普及,春联便演变成了现在的对联形式。贴上春联,寓意着迎接新的一年,祈求吉祥如意。
故事三:团圆饭的温情。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这顿饭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庆祝,更是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盼。饭桌上,鱼是必不可少的,寓意“年年有余”。而饺子则象征着财源广进,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
故事四:守岁的意义。守岁,是除夕夜的重要习俗。人们会从吃年夜饭开始,一直坐到深夜,有的甚至通宵不睡。守岁,既是对逝去岁月的留恋,也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在守岁的过程中,家人们会一起聊天、玩游戏,享受难得的团圆时光。
故事五:鞭炮声声除旧岁。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传说鞭炮可以驱赶年兽,带来吉祥。虽然现在出于环保等因素,部分地区对燃放鞭炮有一定限制,但在一些地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仍然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喜庆元素。
故事六:压岁钱的祝福。除夕夜,长辈们会给晚辈发压岁钱,寓意把新的一年的好运和祝福送给他们。压岁钱通常装在红色的红包里,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收到压岁钱的孩子们,会兴高采烈地数着自己的“小财富”,期待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安健康、学业有成。
故事七:舞狮舞龙的热闹。春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舞狮舞龙的活动。舞狮寓意着吉祥如意、驱邪避灾;舞龙则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
故事八:庙会的繁华。庙会,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会在庙会上品尝各种美食、购买年货、欣赏表演等。庙会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和表演项目,如剪纸、捏泥人、舞狮等,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故事九:倒贴福字的寓意。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倒贴福字,寓意 “福到了”。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
故事十:春节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春节的习俗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从最初的祈岁祭祀到现在的各种庆祝活动,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文化、艺术、娱乐、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也可以享受到现代社会的便利和乐趣。
过年,是一种团圆的象征。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心中始终牵挂着那个家。每当春节临近,回家的脚步就变得愈发匆匆。我们渴望回到那个温暖的怀抱,与亲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诉说着一年来的喜怒哀乐。这种团聚的氛围,不禁让人想起文天祥的“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即便命运多舛,过年时与家人团聚的温馨足以让我们忘却尘世的纷扰,享受那份宁静与和谐。
过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拜年走亲访友……这些习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高适所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过年的习俗与仪式,不仅仅是对新年的庆祝,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过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可以尽情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无论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是对亲人的感恩和祝福,都在这一刻汇聚成最真挚的泪水。这种情感的释放,如同袁宏道所述:“殷勤惜别祝平安,此去瀛洲路又难。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北海寒。”过年的相聚与别离,都充满了深情厚意和无尽的祝福。
过年,是一种新的开始。春节不仅意味着岁月的更迭,更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憧憬。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告别过去的一年,放下所有重负和遗憾,迎来崭新的开始。就像孟浩然所写:“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过年的到来,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和期待,踏上新的征程,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我相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过年”的画面。越来越丰盛的年夜饭,渐次炸响的爆竹声,全家老少齐聚一堂的欢声笑语,是大多数中国人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长大后,无论身在何方,每当回想起那些快乐的时光,总会让我们感到一种莫名的温馨和感动。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都成为了彼此成长的动力和珍贵的财富。
此时此刻,我的思绪总是无法遏制地飘向那个我出生的观山脚下,那个历史悠久的周原法门寺佛都圣地,那里是我的根,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的牵挂。那里的人文历史,是被伟大诗人李白盛赞的“扶风豪士天下奇”的地方。每当想起它,我仿佛能看到那人杰地灵的历史韵味,让人心醉神迷。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以及那无数动人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我们才如此热爱过年。过年不仅仅是一种节日,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归宿,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对团圆、传承、情感释放和新开始的无限渴望。
共2505字 2025年元月24日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