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明
有一首流传甚广的歌谣《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儿时的故乡,文娱活动不像现在那么多。年底农闲过节时,总要热闹一下吧?村子中心的大戏台上,请来高水平的戏班子,就成为村民翘首以盼的首选。是人们享受戏曲盛宴的中心。
记得过年时到村里来唱戏的,最有名的是银达子为主角的河北梆子剧团。那时的银达子已经名满京、津、冀,其银玲般的好嗓子,高亢又清新悦耳。还有一位姓郑的女演员唱得也很好,名字记不清了。剧目常演的《秦香莲》《打金枝》《大登殿》等传统戏,非常受欢迎。
只要戏台上的锣鼓乐“锵锵锵”一阵《急急风》,人们就知道了:要开戏了。纷纷扶老携幼直奔大戏台而去。
那一天和父亲一起看戏,父亲在我实在看不到时,就扛起我,让我高人一头。那天广场上爆满,万头攒动,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演的是《铡美案》《杀庙》一场。演员真卖力气,当韩琪手举钢刀要杀秦香莲母子时,秦香莲跪地求杀自己莫伤儿女,大段悲调从演员肺腑中喷薄而出,强烈震撼了观众,很多人竟然高度入了戏,大喊:“不许杀!不许杀!”演员的双眼含泪,头上的汗水在冬天竟然流淌!演得动情,满功满调,真是好演员!
中午饭是村里专门给演员做的,一般老百姓过年才能解馋的大馒头加猪肉粉条,慰问这些真唱累了的演员们。
短暂的中场休息,我和父亲吃了一点自带干粮,将就一下,这不为看戏嘛!
下午是银达子的戏,先演王延龄丞相,一句“陈世美做此事你丧尽天良”,悠扬高亢的唱腔,引起一片喝彩声。观众一心要看他演包公怎样铡陈世美,可是剧团有专门唱黑头花脸的,也很有功夫,叫好喝彩不断。当陈世美被刀斧手架上断头锄,包公一句“开呀——铡!”极为振人心魄!下面观众有的目瞪口呆,有的用手捂眼。紧接着人群中齐声大呼:“开呀——铡!”真是上下同心,情感共振,这大戏唱者痛快发挥!听者过足了戏瘾。
我父亲算得上戏迷票友,他有个亲戚新中国成立前在北京大栅栏劝业场当个主管,有这层关系,父亲常去看马连良、谭富英这些名角的戏,后来又学京胡上了瘾,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京剧爱好者组成京剧班,排练《打渔杀家》《女起解》等剧目,他主弦京胡伴奏,在我们村大戏台演出,也颇受欢迎。
我不仅在家中能看长辈们排演京戏,还能在父亲戏台上伴奏时,到后台听戏,成了小戏迷。耳濡目染,也渐渐学会几段用来自娱自乐。
中秋节的夜晚很静谧,父亲用京胡拉上一曲京剧曲牌《夜深沉》,我在满月洒满银晖的小院中聆听。不知是哪位作曲的艺人,做出这样曲调柔美的民族音乐,让我肃然起敬。我好像看到音乐的符号闪着光传向遥远的星空,久久不散。
作者简介:张玉明,笔名墨雅翁,《解放军报》原美术编辑。曾荣获北京军区、卫戍区通讯报道一、二等奖。诗歌《战士的脸》荣获《文轩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国画《琵琶行》获全国“铁流杯”荣誉奖。国画《奇葩》获全国产业文联优秀作品奖,被中南海收藏。百米长卷《巾帼撷英图》曾在国家博物馆专场展出,并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现为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国地质美术家协会会员,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