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他出版了《天高月自明》,汇集了他的优秀的新闻作品,80万字,上下两册,我阅读后,不但对清江市、淮阴市、淮安市的改革开放史和社会发展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更为黄亚和老师的新闻报道成就与写作功底所折服。我在《清江文学》平台上曾写了一篇书评《一本记录淮安社会发展的珍贵读物》,向读者推荐过那本书。一句话:黄亚和老师不愧为淮安市不可多得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自 序
黄亚和
出版《瑞雪融霜》,是我继出版《天高月自明》(上、下册,80万字)后的第三本书。
如果说《天高月自明》是对我从事新闻工作近40年的回溯,那么,出版《瑞雪融霜》则是我给心灵找归宿,同时,也是挑战体裁,因为我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
《瑞雪融霜》之所以耗时6年之久才成稿,耗就耗在对真实的追求上。此书分10章来再现黄开成光辉革命历程,我以精细的视角采集、体察、揣摩相关的大量细节,展示了活生生的革命风云和活生生的黄开成的奋斗生涯,通过从史实中挖掘出黄开成的原有形态、活动场景、事件脉络以及国内外环境等方面的细节,重现了逼真的立体化生动画卷。特别是黄开成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后进入了一个崭新境界。如,为保证设在家中的中共地下交通站的正常运转,他把家中的牛和地卖掉,将所得经费用于革命事业,这种无私忘我精神,是人类最高尚的品德之一。此书所表现出来的黄开成的抗争精神、奉献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担当精神等等,就是时代精神,这与《天高月自明》所宣传的精神是“一轨同风”。
独特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是我长期战斗在新闻一线磨炼出来的。命运打不倒心里有光的人。我向来反对庸碌无为、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我是1980年春天干记者,1986年被《扬子晚报》聘为首批特约记者的。正如布莱克所言:“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所以,我作为省、市两级主流媒体人,只能“笔耕不止”,负重前行。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艰辛付出,成就了我的作品《天高月自明》。此书自2017年出版后,先后被淮安市人大常委会、淮安市图书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省清江中学、淮阴师院附中、江苏省清浦中学、淮安市第一高级中学、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家机构与单位收藏;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蔡伟波回淮探亲返美时,还将此书带回美国收藏。同时,此书还得到了社会首肯:原淮阴师院教授、中国楚辞专家、神话学专家萧兵为此书撰写了以《播种》为题的读后感(附后),原淮阴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高级编辑记者刘清湘,以《记录时代变迁,讲好淮安故事》为题为此书撰写了书评(附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生、《淮安日报》记者刘梦于2021年记者节前夕采访了我,并以《像蜜蜂那样工作,像海鸥那样翱翔》为题在2021年11月8日《淮海晚报》上介绍了我的事迹(附后)。
《瑞雪融霜》是听取了原响水县教育局局长丁长会老先生的意见后定名的。我写此书的原名是《傲雪凌霜》,他看完书稿后于 2022年9月11日在送我贺词后,建议我将原名改成《瑞雪融霜》。经推敲斟酌后,我认为丁长会提出的书名底蕴更为深厚,内涵更为丰富、有包容天下之意,与内容甚为贴切,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此,衷心感谢丁长会老先生。
早在1842年,马克思在撰写《第六届菜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时,就明确指出“人们读报纸是为了要到报纸上寻找当代的精神,时代的精神”。我认为马克思的话没有过时,是绝对正确的。我在4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所采撷的当代精神、时代精神不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果实吗?!《瑞雪融霜》所展示的黄开成“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不正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当代精神、时代精神吗?
是为序。
2024年11月28日
黄亚和,笔名罗剑、金龙,江苏响水人,1952年5月出生,资深新闻工作者。1971年12月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种过地,扒过河,当过记工员。1972年12月参军,当过战士、班长,1977年入党,1978年4月复员到石油部工作,1980年调入媒体,干过记者、编辑,曾任《淮海晚报》专刊部主任、办公室主任、《淮安日报》教育部主任、被《扬子晚报》聘为首批特约记者。从事新闻工作近40年,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各级新闻媒体发表新闻作品计360多万字,其中,有400多篇作品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有多篇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著有《天高月自明》和《瑞雪融霜》等纪实性作品,多次受淮阴人民广播电台、《淮安日报》和《扬子晚报》表彰,被《扬子晚报》授予“优秀特约记者”称号,被淮阴市委宣传部授予“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被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在淮安报业传媒集团首届“最美家庭”评选中,被授予“最美家庭”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