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平四支)
文/蔡全花(山西)
岁杪风刀雕瘦树,霜天冻雀噤寒枝。
冰河似铁封幽梦,峻岭如银挂冷丝。
入坐炉边温绿蚁,遥情月外寄梅诗。
惊看腊尽春潮涌,再赏桃夭燕语时。




《七律·大寒》是蔡全花在大寒时节所作的一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寒时节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岁杪风刀雕瘦树,霜天冻雀噤寒枝”
意象描绘:岁末的寒风如刀,雕刻着瘦弱的树木,霜天中的小鸟因寒冷而噤声,停留在冰冷的枝头。
情感表达:通过“风刀雕瘦树”和“冻雀噤寒枝”的生动描绘,诗人展现了大寒时节的严寒与萧瑟,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
颔联:“冰河似铁封幽梦,峻岭如银挂冷丝”
意象描绘:冰河坚硬如铁,仿佛封存了冬天的幽梦;峻岭覆盖着白雪,如同悬挂着冷丝。
情感表达:这一联进一步强化了冬日的寒冷与寂静,通过“冰河似铁”和“峻岭如银”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严酷。同时,“封幽梦”和“挂冷丝”也寓含了诗人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
颈联:“入坐炉边温绿蚁,遥情月外寄梅诗”
意象描绘:诗人坐在炉火旁,温暖着手中的绿蚁酒;同时,将遥远的情感寄托在月外的梅花诗中。
情感表达:这一联笔锋一转,从外界的寒冷转向内心的温暖与情感寄托。炉火和绿蚁酒带来了身体上的温暖,而梅花诗则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惊看腊尽春潮涌,再赏桃夭燕语时”
意象描绘:诗人惊讶地发现腊月已尽,春天的潮水开始涌动;想象着再次欣赏桃花盛开、燕子呢喃的美好时光。
情感表达: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惊看腊尽春潮涌”和“再赏桃夭燕语时”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自然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体评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大寒时节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冬日的寒冷与对春天的期盼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示。
姓名:蔡全花,家住山西太原市。年龄60岁。初中毕业,热爱文学,特爱古诗词,属初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