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题
春来初见麓山亭,
半是欣然半是惊。
柳叶似眉留倩影,
桃花如面显柔情。
黄莺啼后余音绕,
紫燕飞时舞步轻。
曾盼仙人成正果,
可怜憧憬已无形!
□庐 山 瀑 布
(七律)
香炉日照袅轻烟,
喜跃葱茏四百旋。
千级崖阶惊谷底,
一川云雾动心间。
银河泻水悬三叠,
壁上飞流落九天。
大美江山留妙笔,
晴霄万里仰诗仙!
□初访南岳大庙
(七律)
绿意丛中佛意深,
峰回路转觅僧门。
山溪水泻鸣幽谷,
树鸟云飞入老林。
草色欲迷心上蝶,
花颜似恋梦中魂。
白云深处闻钟鼓,
洗却红尘岂问津!
□鹧鸪天 . 故乡情
梦里飞天返故乡,儿时风物最牵肠。当年手插三春柳,此日心怡半满塘。
逢夏节,正癫狂,脱衣下水捉鱼忙。骄阳晒得玩童累,头顶新荷卧树旁。
□古 代 闺 情
(七律)
少妇经年怨画堂,
天涯孤旅雁何方?
春花落寞伤时短,
秋月分明苦梦长。
枝上晴开闻喜鹊,
闺中帘卷起凝妆。
凭栏望尽千帆远,
烟渚江楼淡夕阳。
□古 代 留 守 少 妇
(七律)
西风帘动妾身单,
梁燕双归引泪弹。
树影低斜浓暮色,
夕阳残照淡青山。
春花秋月红颜老,
恨雨愁云瘦梦寒。
忽上江楼情怯怯,
千帆望尽泪栏干。
□君 山 惊 梦
(七律)
久闭天门次第开,
忽闻仙乐奏琼台。
龙幡缓缓腾云出,
凤辇徐徐驾雾来。
往事千秋斑竹泪,
长风万里洞庭怀。
多情帝子回归日,
游遍君山喜满腮。
□湘北临湘㬌观
长安河
风绿仲春春似画;
水明初月月如弓。
定湖春
陌上春风剪燕;
陇头烟柳流霞。
沅潭荷塘
明月杏风春夜短;
小塘萍水柳丝长。
羊楼春早
红漂碧水桃花梦;
绿涨青山竹叶情。
江南晴日
旭日辉煌平野阔;
东风浩荡大江流。
白云湖
日近黄昏霞近水;
山归暮色鸟归林。
长塘夕照
树影低斜浓暮色;
夕阳残照淡青山。
白石园
烟柳啼莺闻碧野;
小桥流水绕人家。
药姑之夜
剪影䑃胧山有月;
流溪寂寞水无声。
寡妇矶
江上浪吞船上骨;
岸边魂绕枕边人。
□江 南 谷 花 洲
(七绝)
夕阳西下水流东,
江上汀洲暗白萍。
泊岸渔舟犹唱晚,
长空雁叫两三声。
□西江月 . 夏游洞庭
(词)
千里烟波浩渺,长空碧碧云霄。沙鸥翔集绿杨娇,岸芷汀兰芳草。
我欲乘风踏浪,又怜万顷琼瑶。夜来漫步洞庭桥,留住月斜鸡晓。
□苏轼过琼州海峡
(七绝)
夜半乘船越海行,
卧听风浪枕边声。
谁人辗转无眠意,
回望窗中北斗星。
□观 关 公 画 像
(五律)
三国群英出,
威名独自高。
美须非可比,
赤兔也相骄。
白虎摩天剑,
青龙偃月刀。
武功堪盖世,
忠义两风骚。
读书笔记~~……
【晚间小知识】
话说“媒人”
我国古代对媒人的称呼很多,最出名的当然是红娘和月下老人。
看过《西厢记》的人都知道,张君瑞与崔莺莺的姻缘,是由崔莺莺的丫鬟红娘从中周旋促成的,因此人们常把“媒人”称之为“红娘”。
关于“月下老人”的说法,也有一个传说。据唐代人李复言巜续玄怪录.定婚店》中的一个故事讲道,当时有个叫韦周的人,自幼失去双亲,于是就想早日成婚,以免受孤零之苦。贞观二年的一天,韦周出外旅行,住在京城某旅店。到了夜晚,韦周看见一位老人倚着一个袋子坐在石阶上,正借着月光看书。韦周上前向老人问道,您老翻的什么书呀?老人答曰,这是天下所有人的婚姻簿。韦周又问,那袋子装的是什么呢?老人又回答曰,装的是红绳,用来捆绑夫妻的脚。被红绳捆绑住的两人,终身就不能逃脱了。于是,“月下老人”做媒的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木舍山读书笔记)
【晚间小知识】
话说“筵席”
“筵席”和“宴席”不同,宴席指酒席,而“筵席”则是古时候的坐具。古时候没有桌椅,古人多席地而坐。现在日本人仍然在室内这样脱鞋坐在榻榻米上,就是继承了中国古代的遗风。古人当然不会直接坐在冰冷的地上,地上会先铺上一张“筵”,“筵”的面积大,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地毯。人们在坐下的时候,会使用一种叫“席”的坐垫。所以,“筵席”就是坐具。古人举行聚会的时候,会在大厅里先铺好“筵”和“席”等待宾主落坐,等聚会结束后就会撤掉,所以就有了“千里搭长棚,天下无不散的筳席”的说法。
(木舍山读书笔记)
【古诗词欣赏】
社 日
唐 .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社”,古指土地神。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戊即五)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每逢社日,四邻乡人集会,祭祀土地神,祈祷丰收。祭祀后,集体欢宴,并开展各种娱乐活动,热闹非常。王驾的巜社日》写的是春社这一天,鹅湖山下(今江西铅山县境内)的农村景象。诗人没有正面描写社日,而是从侧面抓住典型细节衬托和暗示出社日的热闹,写出了农村五谷丰登、雨顺风调的欢乐景象。
“鹅湖山下稻粱肥”是农村田野的景象,是背景描写,“豚栅鸡栖半掩扉”既写了六畜兴旺,又反映出民风淳朴,并暗示村民都不在家,用来映衬社日活动的盛大。三、四句侧面描写社日的欢乐热闹,一写时间长,一写醉人多。第四句“醉人归”又与第二句“半掩扉”照应,结构十分紧凑。全诗没有正面描写,但处处从“社日”着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
(木舍山读书笔记)
【晚间小知识】
话说“宦官“
宦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称呼,如寺人、妇寺、阍人、刑人、刑臣、中官、中人、中臣、中使、中贵、阉人、奄人、阉竖、阉官、内官、内臣、内竖、内侍、内监、貂珰、司官、巷伯等。
宦官起源很早,有了帝王,有了帝王的一夫多妻制,宦官便产生了。中国早在夏、商、周三朝就有宦官了,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寺人”一词。
中国古代历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之说,其实远不止这些,如果再加上宫女,那就更多了,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帝王的女人太多,若是没有男人的话,很多活女人干不了。如果让男人进宫干这些活,又怕产生宫围丑闻。于是,宦官便产生了。
到了清代,设内务府统辖全体宦官,宦官才统称太监,是出于对宦官的恭维。
(木舍山读书笔记)
【晚间小知识】
话说“房东”
房主为什么叫“房东”?自古以东为上为大,所以东房就是上房。中国的老式房屋组成,一般都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主屋(有的叫堂屋),主屋的两侧再造东西向的厢房。主屋的东首房间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权威的人的住房,晚辈和下人是不能住的。所谓的房东就是住在东首上房的人,也就是主人之意。
(木舍山读书笔记)
【晚间小知识】
话说“洋人”
为何称外国人为洋人?明朝时,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在拜见明神宗时,他自称为“大西洋”人,他把印度洋以西的海域称作小西洋,把欧洲以西的海域称为大西洋。根据“大西洋”的称呼,我们就把东面的海域称为“东洋。当时的外国人大都由海上来,中国人根据外国人来自哪个海域来称呼外国人:称欧美人为“西洋人”,称日本人为“东洋人”,统称就叫做“洋人”了。
(木舍山读书笔记)
【晚间小知识】
话说“咏絮之才”
谢道韫,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她出身于东晋的名门望族谢家,其叔父是当朝宰相谢安,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弟弟是淝水之战中一战成名的大将军谢玄。
谢道韫少女时就才气过人,其最为人乐道的是咏雪的故事。一个冬日,谢安把他的子侄们叫到一起,与他们“讲论文义”。此时,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雪,且越下越大,谢安见景,欣然吟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并要子侄们对答。谢奕的儿子谢朗抢先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坐在一旁的妹妹谢道韫接着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非常高兴,连连夸奖侄女的句子对得好。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
(木舍山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