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 笔 三 议
裴 育 民
(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也有身心疲惫的难堪日子。前者内心情感上的快慰自不待说,而后者所面临的磨难与苦痛则各不相同。似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这种快乐与痛苦、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的多次较量与命运转换,这是生命存在的一种现象!
人生总是在和命运纠缠着,也在和自己的兴衰成败、得势失利而交集着。于是也就有了时续性或阶段性的命运变化,这也应是一种生命的特征。就像自然界中的阴晴圆缺,谁也不能一辈子光彩照人,没有碰上艰难险阻或命运低谷期;谁也不可能倒霉一辈子,连一次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没遇到?
既然我们明白人生会有许多快乐时光,也会伴随着一些苦痛的日子,那么,就应该坦然面对现实,尽我们最大努力,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防范生命征途上的各种风险,化解潜在的危机。让风和日丽的岁月持续长一些,尽力规避那些诲涩的日子。
其实,保持善良乐观、坦诚豁达、勤奋努力、与人为善的品质,那么,起码你的高光时刻和快乐幸福的日子就会长久得多。
(二)
一个人在内心世界要学会搭桥,这是为了自己在人生路上便于通过。也要借桥让别人通过,这样你才会有好人缘。如果只图一己私利,而不让别人过桥,那你的桥也有可能保不住,自己也可能无桥可走。
许多时候赐予是一种获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予人方便,己也方便。犹如与人合作一样,你就别想着占人便宜,否则,那样只能是一锤子的买卖。李嘉诚讲该自己取六成利时,只取五成,多让利合作者,生意才能兴隆。宁肯自己吃亏,也不占人便宜,这种合作才能长久。从长远利益计,就是丰厚的所得,是互利双赢的模式,双方各自都滿意。
在一个群体或者多人甚至一个人的合作中,只是一昧的考虑自己利益,滿足自己欲望,而忽视别人感受。甚至刁难别人,给别人使绊子,挖坑设陷阱,这种合作根本不可持续。有句话说“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挡了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互利共赢是普世价值规律,借道让人走,只会让你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
学校教育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段集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是老师教给我们各类知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的技巧。而人生大量的知识是在走向社会之后,在工作实践中学得的。如果以为大学毕业了,自己就功成名就、万事大吉,就成了有知识的人,从而放弃再学习再提升。那么,走向滿足现状、停滞不前,甚至与时代脱节就成为一种必然。
正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己。″真正丰沛的社会知识积累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在于个人的社会实践,在于终生不间断的学习,在于注重思考和总结经验教训。那些同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的人,十年内将会显现出不同的情商和才华。这是原有知识的运用和社会实践中努力学习提升的必然结果。所谓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以致用,社会才是每个人终生都在进修的大学,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最好课堂!
2025年1月20日
作者简介:
裴育民,网名雨石,陕西兴平人,曾先后担任县市党政领导干部数十年。退休后,痴情于阅读和写作,《世界文学》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随笔集《生命留痕》《岁月散记》《青山依旧》,视写作为晚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乐在其中。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启事
墨韵新年•中华黄河杯文学盛宴大赛征稿启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