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林桥
侯俊英
翰林桥,坐落于茌平城区最美风光地带,环城水系南环河上。烟气笼青阁,水光映画桥,是集休闲、观光、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最新的城区文化坐标,网红打卡地。
翰林桥,是一座文化景观桥,桥名是缘于我们茌平,出了一位康熙皇帝的老师,王曰高王翰林。(信发街道办事处北八里村人)
漫步在翰林桥上,心旷神怡。那些雕刻和介绍吸引了我的眼球,不顾凌寒的肆虐,忘我得把它记录下来:
“桥长177米,宽33米,平板结构,中式风格,由正泰集团投资5000万元倾情建造,二0二三年十月竣工。桥的南北铺设地浮雕为孔子论语一百句。
桥头两侧为近300年的古树,北侧朴树,移栽于安徽宣城,树龄300余年。寓意坚韧不拔、顽强生长,象征勇气和信念。南侧榉树,移栽于江苏常州,树龄200余年。“硬石种榉”寓意“应试中举,”预示学子金榜题名。江南庭院中,素有“前朴后榉”之说,象征家族兴旺发达、生生不息。”
”桥中北侧为汉白玉日晷。
日晷,本来的意思是太阳的影子。我们眼前的日晷,是古代人测日定时的仪器,由晷盘与晷针组成。日晷的工作原理是,太阳东升西落,它照射到的事物的影子也会随之移动改变,人们就通过对影子的观察来计算时间。这个日晷是汉白玉材质,重达70多吨。上刻云纹,底座也用汉白玉铺装。日晷晷盘直径三点三米,总高度四点三米,宽度达到四点五米。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汉白玉日晷。”
“桥栏杆是采用花岗岩制作,东西两侧各四十六块,共九十二块,雕刻了茌平相应的历史文化内容。西侧为历史沿革、历史人物、茌博十六景。东侧为名胜古迹、历朝科举进士录及古典诗文。
主体结构青云阁,是我们的圣贤书院,是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场所。主体采用钢结构搭建,顶部采用传统仿古建筑飞檐设计,使用铝镁锰板作为主要材料,底部采用铝单板和镀锌管材作为辅材,彰显大气风范。南北各设青云阁浮雕入口,采用黄金麻石材制作,各镶嵌对联一副。”
“桥中南侧’正泰翰林栋梁’重达五十余吨,采用一级汉白玉雕刻制作,梁身长度为九点九米,高度一米,宽度零点九八米。上刻云纹浮雕,中间内凹式阳刻描金“正泰翰林栋梁,”底部采用汉白玉铺装。正泰翰林栋梁寓意翰林学校的学子积极向上,做最好的自己,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翰林桥早已正式开放,是人们观光赏景、散步游玩、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太震撼,太惊艳了!我为茌平深厚渊博的文化底蕴而骄傲,为大美茌平的秀丽景观而自豪。

作者简介:热爱文字,热爱生活。喜欢观察人生百态,记录心路历程。人生格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