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董小宛积劳成疾病死水绘园
董小宛是明末歌妓 、昆曲艺人、也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她出身苏绣世家,少女时家道中落,成为歌妓,对明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一见倾心,并嫁与他为妾,住在冒家的水绘园。由于日夜劳累,她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于1651年病逝。
董小宛出生于苏州的董家绣庄,那时,董家绣庄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很兴隆,小有名气。 女主人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儿,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取名董白。小闺女不但模样儿俊秀,脑子还十分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
但董白13岁那年,父亲患上了暴痢,治病花了一大笔笔钱,白氏被迫搬离董家绣庄,在温州半塘河滨的一个小院里筑下了幽室,带着女儿隐居其中,过着与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绣庄的事则全委托伙计打理。
崇祯九年(1636年),绣庄伙计一算帐,董家绣庄在外面欠了上千两银子,已经破产,隐居世外的董白只好到南京秦淮河畔卖艺,改名小宛。成为歌妓,由于董小宛天姿巧慧,容貌娟妍,精通音律,也工书善画,精晓食谱,“才色为一时之冠”很快就出了名。 冒辟疆最早从别人那里听说秦淮歌妓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而董小宛在名流宴集间,也常听人说起冒辟疆,知道有这样一位风流而有高名的才子。 29岁时,冒辟疆到南京参加乡试,特意前去拜访了董小宛,不料数次不遇,直到准备离开苏州的前夕,终于得以相晤。
冒辟疆自我介绍后,董小宛说:“早就闻知你劻扶正义的大名。”冒辟疆没想到一个歌妓,竟然对自己正义行为感兴趣,不由得对她肃然起敬。1643年初夏,她由冒辟疆正室苏氏迎归回家,居住在水绘园艳月楼中。 嫁入冒氏之门后,董小宛与冒家上下相处都极其和谐。冒辟疆的母亲马恭人和冒辟疆的妻子苏元芳都特别喜欢董小宛,而董小宛也很恭敬顺从。侍候翁姑正室“服劳承旨,从无一言枘凿”;与幼姑长姐也“珍重相亲”。闲暇时,她与冒辟疆常坐在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冒家认为她“德行举止,均非常人”。
董小宛主持家计从来不留锱铢私蓄,也不为自己添置珠宝首饰。她为冒辟疆手工制作的董糖,流传至今,已成为地方名优食品。两人在水绘园中鱼水交融,神仙一般,人们都认为这种“自得之乐”,是天壤间从来没有过的。
当亡国的消息传到江南,清兵入关南下,冒辟疆与董小宛只能侍奉双亲奔走避难,散失了大部分家当与金钱。
战乱过后,他们辗转回到劫后的家园,缺米少柴,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多亏董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就在这节骨眼上,冒辟疆病倒了,得了痢疾兼虐疾,病魔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疟疾发作时寒热交提,再加上痢疾造成腹痛,冒辟疆几乎没有一刻能得安宁。为了照顾他,董小宛睡在他床榻边一张破草席上,只要丈夫一动,马上起身察看,疟疾恶寒发颤时,她就把丈夫紧紧抱在怀里;发热烦躁时,她又为他擦澡降温;肚子痛则为他揉摩。经过五个多月的悉心护理,冒辟疆的病情终于好转,而董小宛仿佛也大病了一场。
后来,冒辟疆又病了两次,水米不进。董小宛还是悉心护理,在照顾冒辟疆的过程中,婆婆和冒夫人几次要将她替换下来,董小宛都不肯。 董小宛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太好,接连三次照料丈夫后,她就病倒了。冒家请来多个名医诊治,始终没有凑效。
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9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终于闭上了眼睛。 董小宛死后,冒辟疆哀恸至极,把她葬在水绘园内的影梅庵。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