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教我请家堂
侯家赋
我的老家在鲁西南。到如今我对爷爷教我请家堂仪式和过程仍然记忆犹新,爷爷对祖先怀念、恭敬、虔诚之心和请家堂的过程、环节、动作还是历历在目。
八岁那年的大年三十傍晚,爷爷对我说:二孩,跟着我去请家堂,让你老爷爷、老奶奶来家过年。
听了爷爷的话,当时我也是好奇,就跟在爷爷身后,到村外的路口请家堂。爷爷在路口点燃了火纸和香,向着我家祖坟地的方向磕了几个头,口中还呼唤着我老爷爷、老奶奶,让他们回家过年。我紧跟在爷爷的后面,模仿着爷爷的动作,给老人们磕头行礼,请我家祖宗的灵魂回家过年。
回到家,爷爷又在大门的两侧插上了两炷香。然后,恭恭敬敬地把家堂挂在堂屋里的正中央上方,在堂屋里的八仙桌上摆上了鸡、鱼、肉、丸子、馒头、水果等供品。爷爷又到大门口,双手擎着点燃的香,倒退着脚步,进到堂屋里,口中不停地念叨着、祝福着、呼唤着-------
看到爷爷那副虔诚的样子,我也不敢多声,只好照着爷爷的样子去做。爷爷请出家堂后,又在供桌上点燃了蜡烛和香,还摆上了三个酒盅和一把酒壶,酒壶和酒盅里都斟满了酒。还让奶奶煮熟了几个水饺,盛在碗里,摆放在供桌上,还放上四双筷子,然后双膝跪地,在供桌前磕了几个头,作了几个揖,点燃了火纸,说是年底给老爷爷、老奶奶送钱。我们全家人依次都磕了头、行了礼。
除夕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守岁。平时,不爱喝酒的爷爷,破例带头喝起了酒,并允许我父亲和叔叔也喝酒。爷爷说:平时不喝酒没关系,也没人责怪,但过年可以喝,因为一年就一个时候,老祖宗都回家过年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就得喝点酒,高兴高兴。
长辈们一边喝着酒,一边拉家常。因为我年龄小,懂事不多,爷爷就挑好吃的让我先吃饱喝足,然后搬个凳子,坐在供桌前,看着香火,不能灭了或是没有了,及时供续香火。爷爷说:供桌上的香火不能断,图个吉利。等到半夜过后,爷爷让我睡觉,他一个人坐在供桌前,为家堂伺奉香火,直到大年初一黎明时刻……
大年初一一大早,爷爷把把煮熟的水饺放到家堂前,让老爷爷、老奶奶吃上过年的水饺。然后,点燃香和火纸,爷爷说是让老爷爷、老奶奶身上有钱,一年不缺花销。烧香完毕,我们全家十几口人,紧跟在爷爷的后面,给家堂磕头、作揖。这些仪式大约要进行一小时左右。爷爷说:请家堂是过年的重要仪式和内容,不能性急,更不能毛手毛脚,要对老人有一个虔诚至极、毕恭毕敬的缅怀、感恩之情。这样,才能让年轻人知道自己的身世、缅怀自己的老人,更有利于传承好家风,培养好后代。
在“破四旧、立四新”时期,请家堂一度被列为“封建迷信”,加以禁止。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傍晚,我家刚刚请出家堂,一群佩戴红袖章的“红卫兵”就闯到我家,说我爷爷搞迷信,硬要把我家的家堂摘掉、拿走。我爷爷顿时火冒三丈,和他们“理论”起来。爷爷大声地对他们说:谁不是爹生的,娘养的?谁家没有老人?请家堂,让老人回家看看后代过得怎么样,过个年,这就是封建迷信吗,能禁止吗?你们家就没有老人?你们是石坷垃里蹦出来的嘛!爷爷一席话,把几个“红卫兵”说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就这样,即使在动乱年代,我家的过年请家堂也从来没有间断。
家堂一直挂到大年初二傍晚。傍晚时分,就要送老人们回归墓地,到达他们的“另一个世界”。老人们临行前,还要为他们重新摆上贡品,点燃纸香,晚辈们一一跪在家堂前,磕头行礼。最后,一家人要护送老人们的灵魂到村口,再在村口点燃纸香,祝他们一路平安。这样,一年的请家堂仪式就算结束。
爷爷已经去世30多年了可爷爷教给我的请家堂过程、动作,我始终没有忘记。这些年来,每到过年时节,我都用爷爷教给我的这些动作、过程,请爷爷、奶奶等长辈来家过年。现在,我又牢记爷爷的教诲,按照当年爷爷教我的请家堂,教我的子孙后代请家堂,把爷爷留下的美好家风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侯家赋,退休职工。多家报刊通讯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阴县彩虹诗社、平阴县老干部联络员、平阴县档案馆荣誉馆员等。被国家、省、市、县级多家媒体采用稿件上千篇(首)。被评为道德模范、模范老干部联络员、“山东省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