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诗经·伐檀》今译
[编者按]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最早产生于西周初年,距今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今译,当代学者多有著述。为了让读者在理解的同时,又能品赏原诗风味,本篇译者,博采众家之长,以古、近体诗的句式,对《诗经》今译,就形式而言,是其探索的一大特色。
原诗: 今译:
坎坎伐檀兮, 坎坎声声伐檀树,
置之河之干兮, 整整齐齐放河边,
河水清且涟猗。 河水清清波涟涟。
不稼不穑, 有人不种也不收,
胡取禾三百廛兮? 为何有三百担粮食往家 搬?
不狩不猎, 有人不狩也不猎,
胡瞻尔庭有悬貆兮?为何有许多猪獾挂庭院?
彼君子兮, 那些贵族大老爷, 不素餐兮! 可不是在家吃白饭赋闲。
坎坎伐辐兮, 坎坎伐檀做车辐,
置之河之侧兮, 整整齐齐放河畔,
河水清且直猗。 河水清清往前淌。
不稼不穑, 有人不种也不收,
胡取禾三百亿兮? 为何有三百担粮食往家 藏?
不狩不猎, 有人不狩也不猎,
胡瞻尔庭有悬特兮?为何有许多大野兽挂庭 院?
彼君子兮, 那些贵族大老爷,
不素食兮! 可不是在家吃饱饭赋闲。
坎坎伐轮兮, 坎坎伐檀做车轮,
置之河之漘兮, 整整齐齐放河滨,
河水清且沦猗。 河水清清起波纹。
不稼不穑, 有人不种也不收,
胡取禾三百囷兮? 为何有三百担粮食要独 吞?
不狩不猎, 有人不狩也不猎,
胡瞻尔庭有悬鹑兮?为何有许多鹌鹑挂院庭?
彼君子兮, 那些贵族大老爷,
不素飧兮! 可不是在家养肥吃荤腥!
[题解]
一大群伐木者在河边砍伐,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歌声里充满了对剥削阶级(君子)的不劳而获的怨恨和反抗;对寄生虫的贪得无厌的欲望,予以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揭露。全诗不仅仅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而且充满了劳动人民对于统治者的反抗精神,富有战斗性。
诗用坎坎的伐木声起兴,因看到河水的清波而引起了对“君子”的嘲讽,是一首典型的用“兴寄”手法表现的作品。
全诗分三章,句式参差变化,写得自由奔放,音韵也很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是《诗经》中一首杰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