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编·大唐赋(下篇)
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的权威被严重削弱,各藩镇势力崛起。节度使拥兵自重,逐步形成割据之势,虽唐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但收效甚微,进而导致了朝堂宦官势力膨胀。宦官掌握了唐中央兵权,削弱了皇权,使唐朝经济崩溃,财政收入减少,各地藩镇横征暴敛,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从而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借农民起义的东风,节度使朱温灭亡唐朝,建立后梁。
1、藩镇割据
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
唐宪宗(李纯)、节度使(李朔)
唐初国土分十道,各道设置大都督。
战时都督称总管,都督拥有指挥权。
开元边境不安宁,增加国道镇敌军。
设立监察节度使,扼守要地统兵臣。
军政财政归节度,募兵制度藩拥兵。
藩镇权力大膨胀,挑战中央割据生。
元和藩镇四十八,抗外平乱威力发。
时间移出人际变,藩镇离心压皇权。
节度使亡子袭职,形同分封闹独立。
安史之乱王觉醒,削藩稳政势必行。
代宗李豫削藩权,笼络降将封高官。
河北三镇节度使,代宗姑息闹独立。
德宗上位削藩权,拒绝世袭强皇权。
强势藩镇相通串,目无大唐占地盘。
封赏百官立朝规,对抗唐廷各自立。
淮西幽州节度使,先后称帝离唐偎。
德宗发布罪己诏,武力削藩难推行。
笼络藩镇少分心,均衡势力维正统。
中唐晚唐设藩镇,服从朝廷纳赋贡。
官员任免尊朝廷,强化藩镇严管控。
咽喉要地设节度,政策法令依律行。
以藩治藩巧谋略,藩镇维稳国策明。
中原藩镇居腹冲,控制河朔屏关中。
沟通江淮战略地,平叛战争它发力。
河北三镇起兵反,调动藩镇平叛乱。
斩首叛军兵二万,生擒叛将人三千。
幽州河西节度使,反叛唐廷占都城。
唐将李深击叛军,斩杀希烈擒李纳。
德宗驾崩宪宗立,奋发有为削藩急。
平定藩镇大叛乱,唐室中兴天下欢。
淮西兵变山河震,宪宗御驾平叛臣。
李朔蔡州擒贼首,淮西元济一夜平。
宪宗英武平剑南,招降河北藩镇归。
消灭吴李节度使,藩镇臣服大唐威。
穆宗僖宗五十年,藩镇作乱多发期。
长期战争国库竭,藩镇割据朝乏力。
僖宗以后唐廷昏,农民战争爆发生。
藩镇乘机扩势力,互相兼并江山危。
2、黄巢起义
义军首领(黄巢)、义军首领(王仙芝)
唐僖宗(李儇)、丞相(田令孜)
唐朝末年政腐败,僖宗无道宴游猎。
宦官令孜控朝政,霸道纳贿朝纲坏。
大小官僚敛财凶,贿赂权贵谋使臣。
巧取豪夺节度使,兼并土地民怨生。
苛捐杂税日日增,百姓缺食饿殍横。
卖儿卖妻纳赋贡,污吏横行难活存。
曹州冤句黄巢勇,世代贩盐谋营生。
善于骑射交豪士,收拢难民扩势力。
乾符元年僖宗昏,长垣仙芝起义兵。
自称均平大将军,发檄斥政号令行。
黄巢闻讯立响应,谋划起兵封路军。
响应仙芝大起义,拥兵十万占州城。
唐廷调动四节度,声势浩大挡义军。
江淮军务懈怠松,屡屡败于起义军。
黄巢冲破唐军困,骁勇善战取四城。
招讨使臣宋威勇,打败义军立头功。
义军避锋攻阳翟,连下八县兵锋凶。
唐廷组建多路军,无法阻挡起义军。
唐邓郢复都失陷,唐廷诱降义军团。
仙芝欲降唐朝廷,黄巢大怒计未成。
仙芝兵败黄梅岭,身首分离一命终。
余部全归黄巢统,黄巢兵势更强猛。
自称冲天大将军,旌旗招展抗唐军。
朝廷重兵设防线,长江北岸战舰连。
避实就虚下江南,连取五洲兵占先。
攻下福州向南进,唐廷派遣招安臣。
黄巢要当节度使,朝廷不许未谈成。
僖宗再调勇猛将,义军强势又交兵。
黄巢攻下广州城,活捉李迢建奇功。
广州整军两月整,挥师北上再进军。
北渡淮河军威震,义军围攻洛阳城。
东都留守刘允降,黄巢西进破潼关。
黄巢大军攻长安,长安城破唐宫惨。
僖宗贵妃田令孜,逃出长安走蜀川。
黄巢进入长安城,秋毫无犯纪严明。
广明元年登帝位,国号大齐百官立。
年号金统发号令,杀尽王室文武臣。
黄巢称帝欠谋略,麻痹轻敌独享乐。
中和元年三月中,僖宗派将郑畋公。
多路诸侯归郑统,四面围堵长安城。
黄巢退兵走霸上,唐军入城烧杀抢。
义军重新杀入城,唐军退出又谋兵。
宰相王铎调唐军,围困长安大齐营。
中和二年九月终,大齐内乱难生存。
大将朱温杀严实,投降唐廷伴僖宗。
僖宗赐名朱全忠,高官厚禄化义军。
中和三年正月初,义军克用又叛军。
黄巢见状撤长安,朱李迅速结重兵。
黄巢大将尚让降,黄巢无望走山东。
瑕丘一战兵丧尽,黄巢自尽起义终。
3、朱温灭唐
唐僖宗(李儇)、降将(朱温)、降将(李克用)、节度使(王重荣)、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祝)。
宗州砀山出朱温,出身贫困混光阴。
黄巢起义声势大,参加义军打天下。
朱温从小貌不凡,义军营中战功先。
黄巢兵进岭南地,骁勇善战增军威。
黄巢占领唐长安,朱温重任担在肩。
招降唐将诸葛爽,克敌制胜一悍将。
中和二年三月九,朱温奉命攻同州。
河中节度王重荣,联合藩镇败朱温。
朱温求请黄巢助,黄巢失联未发兵。
朱温恼火心失态,决定降唐杀监军。
朱温投降王重荣,认作娘舅关系亲。
重荣奏章报僖宗,推荐朱温伴驾行。
僖宗高兴封朱温,河中招讨使君臣。
赐名全忠统旧部,攻打黄巢尽忠心。
中和三年二月半,唐廷圣旨传帐前。
帝封朱温节度使,收复长安立根基。
黄巢朱温大交兵,联合克用征战凶。
黄巢兵败谷身殒,朱温助唐大功成。
朱李合兵破黄巢,朱温设宴谢友军。
乘友酒醉毒药下,幸有亲兵救主生。
从此朱李结仇恨,互相攻打争雌雄。
僖宗回到长安城,欲哭无泪太伤心。
改立年号为光启,重塑大唐荣耀威。
光启二年三月初,朱温封王沛郡立。
加封吴兴三千户,权高势重压朝臣。
僖宗驾崩昭宗立,欲除宦官整朝规。
打击藩镇李克用,朱温乘机夺地邑。
光化二年河北地,幽州魏博战事急。
朱温派兵助魏博,击退幽州刘仁恭。
魏博使臣罗绍威,朱温嫁女作儿媳。
朱罗两家结亲眷,半壁江山朱掌权。
昭宗继位宦官控,软禁昭宗立新君。
朱温抢时抓机遇,联络宰相杀奸臣。
宰相崔胤依朱温,杀灭宦官迎昭宗。
昭宗封朱东平王,掌控皇权立朝纲。
部分宦官动心机,劫持昭宗投茂贞。
朱温用兵凤翔城,茂贞无奈降朱温。
朱温抢来唐昭宗,带回长安又加封。
朱温大权握在手,杀灭近臣迁都城。
拆除长安宫殿群,洛阳扎根苦费心。
昭宗到了洛阳城,身无自由泪湿襟。
唐廷旧部不甘心,组成联军伐朱温。
朱温诛杀唐昭宗,以免后院起火生。
昭宗死后立李祝,年岁十三称哀帝。
杀死弑君朱友恭,嫁祸于人落好名。
天佑二年三月初,朱温九曲摆宴席。
诚恳邀请昭宗子,九王赴宴被杀身。
忠心李唐旧大臣,朱温心中不放心。
谋杀老臣解心恨,衣冠清流三十人。
天佑四年哀帝让,登基称帝建大梁。
庙号太祖名朱晃,以梁代唐一朝终。
唐朝二百九十年,二十一主帝位传。
盛唐六主开太平,才使大唐得美名。
中唐藩镇割据生,安史之乱祸国民。
平息叛乱费苦心,从此宦官权臣争。
晚唐皇帝成摆设,国土缩小皇权空。
杀了宦官权臣上,朱温掌权李唐亡。
诠释:
1、道:唐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下诏裁州并县,分天下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唐朝前期道主要是一种监察制度的区划,不是正式行政机构,没有实际行政权力。
2、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3、募兵制:一种征兵制度,由国家招募,国家供给粮食,免征赋役,在边将的统帅之下进行屯垦,加强了边将的权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却加剧了边镇割据的隐患。
4、袭职:继承父亲原来的职位。
5、世袭:一种宗法制度,即家族世代把持着一官职。
6、罪已诏:即皇帝的检讨书。
7、唐将李深:指唐将李晟、深瑊二人,斩杀李希烈。
8、消灭吴李节度使:指准西吴元济、淄青的李师道。
9、檄文:指责声讨敌人或叛逆者罪行的文书。
10、唐邓郢复都失陷:指唐州、邓州、郢州、复州都被起义军攻陷。
11、中和:唐僖宗年号,在881-885年。
12、瑕丘:今河南濮阳东南。
13、砀山: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
14、克敌制胜:战争中不要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要坚定自行勇往直前,毫不迟疑地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预定计划,把握主动权,主动寻找好打之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15、朱李:指朱温和叛军李克用。
16、加封吴兴三千户:指僖宗封朱温为沛郡王,又封吴兴郡王,食邑三千户。
17、地邑:指地域和城池。
18、光化:唐昭宗年号,在898-901年间。
19、幽州魏博战事急:指河北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兴兵十万攻打魏博节度使罗绍威。
20、昭宋继位宦官控:指宦官刘季述软禁唐昭宗,立昭宗子李裕为帝。
21、联络宰相杀奸臣:指朱温联络宰相崔胤杀刘季述。
22、茂贞:指雍州节度使李茂贞。
23、组成联军伐朱温:指唐将节度使李克用、李茂贞、王健、赵匡凝组成的联合军。
24、九王:昭宗九子,即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适王李袆;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
25、衣冠清流:指德行高尚负有名望的士大夫或贞洁德高的女子。
【作者简介】
李治民,男,生1944年,家住扶风县城关街道双乐村,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一级教师。任教期间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曾两次获省级优秀班主任称号。退休后,创办(陕西省戏曲艺术职业学校),为秦腔梨园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曾担任城关街道政协组长,现任扶风县城关街道西区老干党支部副书记。<扶风县城关街道西区老干支部演艺团>团长。主要作品有:《扶风县乐稼后村誌》(30万字),《扶风城西系列故事集》,戏曲《利剑出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