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秀清
当思绪还在昔日的影子里驰骋,新春却已近在眼前。回顾过去这一年,生活依旧,平静如水,如果说有一点涟漪微荡,那就是自己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收获的那份喜悦。
文学创作是年少时就有的梦想,只是曾经未能全身心投入,如今终于可以静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盘点2024,忙里偷闲,创作了古诗词一百多首,其中,绝句五十多首,律诗四十多首,词有十几首,散文不多有几篇 ,还创作了十多首现代诗 ,均发布在《中国经典文学》都市头条、《叶青玉亚诗社》金榜头条、《龙风诗派》《世界诗歌经典创作集团》《兴凯湖文化在线》等网络平台 ,还有四首诗词刊登在《青年文学家》杂志上。
过去的一年,虽然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还是获得了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创作之路虽然艰辛,但苦中有乐,当自己静心构思一首诗词时,便会心无杂念,看到自己经过认真打磨的作品后,顿感欣慰。记得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一首好的诗词,立意布局、章法结构以及意象的选取和语言的驾驭都非常重要,尤其是语感,一首好的诗词,读起来一定是朗朗上口,古代那些名诗佳句能流传千古,也是这个道理。
我一直主张,诗词尽量不用生僻字,尽量写得通俗易懂,但这并不等于诗词可以完全用白话写作,因为诗词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诗的语言比较凝练含蓄,词的语言则比较灵动活泼。古人在写作诗词时,有其固有的用语习惯,这一点需要多阅读多体会。如果我们不读古诗词,只是按照格律和诗词谱写作,那肯定也不会写出好的作品。我是个喜欢追求完美的人,每当创作完成一首诗词,都会认真检测,反复推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其实,如果时间容许的话,写好的作品可以放上几天,回头再审视,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会做进一步改进。所以说,创作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过去这一年,事情比较多,阅读时间比较少,在新的一年,希望自己尽力抽时间多读书。至于创作,我觉得不在数量的多与少,只希望能在质量上有所提高,能写出让自己和读者都满意的作品。毕竟我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愉悦自己,也是为了让读者欣赏,因此提高作品质量便是唯一出路。可是想提高质量,就得大量去阅读古人的作品,积累词汇量,让阅读形成一种习惯,畅游在诗词的海洋里,那种快乐只有体验过的人才能感觉到。
2025年,在诗词的写作上期望自己有所突破,量和质都能更上一层楼,希望有更大的收获,也希望文友们在新的一年,有精彩再现。
作者简介:
焦秀清,女,籍贯内蒙古,喜欢写文章和古诗词,曾参加甘肃省白银市博文馆征文荣获三等奖,作品被编入书册。诗词作品曾在《龙风文学期刊》《龙风作家苑刊》《安徽诗苑》《国学诗海》《世界经典创作集团》《中国经典文学》等诗刊平台发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