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官(小小说)
文/晏建海
老董事长在一片哀乐、哭泣声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座落在老县城东沿的一个村庄,面临紫水河,西南方有一座古塔,名曰“紫水塔”,此庄便叫紫水湾。此庄人多地少,愁吃愁穿年代,却是附近小有名气的富裕庄。
“紫水湾富了,因为有个好队长。”附近村庄群众一致称赞道。
小队长王有为出名了,多次被评为大队、公社劳动模范。
当年,王有为确实是一个有头脑的人。面对人多地少的现实,他灵机一动,将种水稻、小麦、油菜的田地,除小部分续种粮食作物外,大部分用来种蔬菜。他认为,一是人多地少,二是临城,有消费市场。但是,却有群众提出异议:“种菜,天天吃菜?”
他高声大嗓嚷道:“有钱买不到粮食!”
他老婆劝他:“有话好好说……”
他瞪着老婆:“咋啦!我是队长。在我一亩三分地上,我就是天!”
“你就不听一点群众建议?”
“他们都是井底之蛙!”
“三个臭皮匠也顶个诸葛亮……”
“百个诸葛亮,又顶个屁用!我王大为想咋整就咋整!”
“你就不怕别人骂你霸道?”
“霸道又咋啦,我是小队长!都得听我的,不许反抗!连你也一样,我叫你做面条,你就不得做米饭,因为我是家长。”
群众大会上,愣头青王自强又提出老问题:“用少量地种菜,大片地还是种粮。老古话说得好,家中有粮,灾时不慌……”
他把桌子一拍,“我是队长!你说的算放屁!滚!”
“我滚,不允许你再拿劳力归大田来压我。”
王自强起身离开了会场,而且,第二天就离开了紫水湾。王自强去了哪里?连他的父母都不清楚。
紫水湾当年就实施了“粮转菜”。可是,第一年由于种植蔬菜技术和管理都跟不上,收入低于预期。群众集体要求罢免他小队长,大队老支书范从善到生产队做了大量群众工作,才平息事态。同时,也严厉批评了他,“小王呀,不是因为有了你,才有了这个生产队。而是有了群众,才有这个生产队……”
“咋?紫水湾这几年都被公社评为先进生产队,公社领导有几个不认识我王大为的。”
老支书摇头:“小王呀,你也三十多岁了,怎么油盐不进呢?”
第二年,他继续坚持“粮转菜”。这一年,他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年终分配,过去多年每工分只分得四分钱左右,而这一年却分到了一角一分,几乎增长两倍之多。群众偿到了甜头,又都夸起他来。
他成功了,也更加得意忘形了。他找到老支书,“老范,你年龄大了,也该退位了。”
老支书瞅着他,“小王,我这个连芝麻大都没有的小官,你也看上了?”
他硬着脖子,“我干,肯定比你强。现在,公社领导、县里领导都对我刮目相看了。”
老支书摇摇头,“你干脆说中央领导也看上了你。”
“也不一定,陈永贵从大寨还干到北京呢。”
“我年龄大了,也累了。我即使退,也不能退给你。你太不成熟了,还像个没长大的娃娃。”
事隔不久,轰轰烈烈的“严打”开始了。王有为儿子王虎伙同他人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拘捕。他晕了,三天没起床。后来堂兄王大强给他出个点子,“你去找老支书,他女婿是公安局副局长。”
“我没脸去见他。”
“我去试试。”堂兄王大强说。
第二天,老支书亲自登门,“小王,你儿子的事,我问了。可是,正赶在风头上……”
没等老支书说完,王大为脖子一硬:“我知道你是不会帮忙的……”
他儿子被判了七年。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他没有倒床,反而挺起了胸脯。 在儿子入狱的七年时间里,紫水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田地到户了。王大为的小队长改为村民组长。但是,他推行的“粮改菜”继续实施着。这一次,不再是他强制的,而是村民自愿的。因为,村民偿到了“粮改菜”的甜头。
从此,紫水湾成为全县最富有的村庄,但他没有满足。他派出两男三女到县缝纫厂学习裁剪技术。有人问干什么,他头一硬,:“不用问,到时你就知道了。”
两男三女学艺归来,他清理了多年空置的生产队保管仓库,买回五台缝纫机及其它缝纫设备,正式开启了紫水湾第二次农村改革:“农转工。”
在村民大会上,他拍着胸脯说:“现在改革春潮起,我王大为就要当这个弄潮儿!这一次,愿意跟着我王大为的你就来,不愿意的不强求……”
会场掌声一片。
他继续说:“但是,工厂只招四十岁以下的男女村民,四十岁以上的继续种菜,愿种萝卜种萝卜,愿种白菜种白菜,各取所好。”
他话音未落,掌声又起,举手一片。
考察市场后,他决定只做自己产品,不搞来料加工;只做羽绒服,不鱼目混珠;只做专一品牌,力创名牌。
三个月后,几间破旧仓库门侧,挂出了一个金光闪闪的牌子:“金鸳鸯羽绒集团”。
产品出来了,经县质检部门检测,质量全部合格。然而,在销售渠道上尚不畅通,仅在本县成为抢手货,却无外销。
他郁闷了。正在这时,十年前曾被他撵“滚”的王志强回来了。
当年王志强走出紫水湾,四处漂泊,后到渐江某私有缝纫小厂做学徒,几年后成了销售主管,并与裁剪师傅兰花结婚,生子。此次一家三口回到家乡,是因为王志强母亲病故。他回到家,看到王大为带领村民正在为他母亲料理后事。他感动了,跪在王大为面前,“叔,侄儿给您叩头了。”
他扶起王志强,急不可奈地问:“还走么?”
王志强望着苍老许多的王大为说:“叔,我得走,一是那边老板待我不薄,二是兰花娘家在浙江。待我老了,会叶落归根的。”
王志强母亲出完殡的那天晚上,王大为趁着酒劲,指责王志强:“你个不孝子孙,你走了,谁给你爹你娘包坟上土?”
王志强哀求道:“请您……”
“放屁!你求我,我有困难谁帮忙?”
“叔,你有啥困难的?”
“你没看,羽绒服都堆成了山!现在只在本县销售,能有多大市场?”
“哦。叔,等我跟兰花商量了再说。”
王志强留在了老家。
王志强走进“金鸳鸯羽绒集团”第一天,王大为宣布:“王志强为本集团销售总经理,由他负责组织销售团队。”
半年时间,王志强跑遍了半个中国。最终他决定:北方为主,南方为辅,遍地撒网,重点摸鱼。而且,必须建立起网络销售,扩大宣传。
他在征求王大为意见时,王大为只说了一句话:“你是销售总经理,你作主,我只要结果。”
次年,羽绒服销售翻了十倍,惊掉了所有人下巴。仅网络销售就占了60%!
年终庆功宴上,王大为一遍又一遍夸赞王志强。王志强说:“叔,请您不要夸我了,还是说说今后的打算吧。我原来所在那家厂子已经上市了,我们能不能……”
王大为肯定地说:“能!我们一定能!”
王大为信心满满。经过近二十年打拼。“金鸳鸯羽绒集团”去年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新三板正式挂牌。不过,王大为主动辞掉董事长,让位于王志强。
今天,曾经被称为最小的官王大为离世,全湾人、全厂几百人号哭。愿他一路走好!呜呼,哀哉!
作者简介:
晏建海,河南信阳人。多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律诗收录于《当代共产党人》《中国烟草百花集》《清水芙蓉》等丛书中。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散见多家报刊。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