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525》「飘舞的剑」(7261辑)

晨间寄语
还说过年。
不管现代营养学怎样划分,说什么腊肉香肠是腌制品,少吃或不吃,但是老百姓不管这一套。在贵州,年夜饭桌上绝对不能少了蒸腊肉和香肠。甚至可以说,没有腊肉上桌,犹如一出舞台戏少了主角,缺少这出戏的内核和精髓。
我在前段的杀猪饭一文中说过腊月间杀年猪。这期间,你只要走在贵州的山乡农村,随处可见农户们的房顶冒烟,或在一处山壁边搭起的柴房窝棚,专事熏腊肉,我们土话叫“秋腊肉(火烟燎眼睛叫秋眼睛),城里也不例外。小城一隅,有人从山里砍来秋腊肉的柴禾卖,多是一节一节的青冈棒棒。我们跨越了从人工背柴禾上街,到现在三轮车小柴油车拉柴禾上街的年代,这也算是小城故事。
讲究的人家,以青冈柴起火,马尾松枝蘸水压火冒烟,再将锯末弄湿洒在松枝上,形成火小有烟,慢慢熏烤5-7日才下火。青冈和马尾松枝混合的烟火,有松油的清香和青冈柴质的浸润,腊肉透亮味美。人们普遍看到的火烟多是黑色,有经验的老人以柴禾的搭配,弄出来的,可以说是真正的青烟。黑火烟与青烟秋出的腊肉,大不一样。我外婆是清末年间大户人家的人,我母亲受外婆的影响,所以专门讲授过类似的方法和实践。母亲甚至可以一眼认出柴质类熏烤出的腊肉来。
我工作过的那个乡,有一户彭姓人家,两位老人熏烤的腊肉一般都在7天以上,存放时间长,味道不变。我和书记乡长在他们家吃过超四年的腊肉,切片厚厚的,蒸出来油碌碌的,含在嘴里,油而不腻,好吃极了。
贵州的腊肉一年吃到头,没有听说谁吃腊肉吃出癌症来的。腊肉好吃,过年一定要有,对吧!
新的一天,早安!
2025.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