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战胜
春运是多少人记忆中不能忘却的,特别是80后的那一代人可以说刻骨铭心,怎么也忘不了那大包小包挤在狭窄的车厢,天南海北的口音交织在一起,还有那熟悉的花生、瓜子、啤酒、饮料,叫卖声此起彼伏。
记得那是1989年春节前我坐普速列车前往大同去参加一位朋友的婚宴,车到咸阳站停了,并没有开门,我被人从车窗上拉进车厢,车里人多得几乎没有插脚的地方,就连行李架上也躺了几个人。我顺着人流来到车厢连接处,人还是很多,但好歹有个站的地方。一会儿车开了,我也一路颠簸到一站停一下,下车的人少,上车的人多,等到太原车上的人下得差不多了,又上来一批,比原来的人还多还挤,没办法我只能这么站了十几个小时到大同。
回想起来,还是2008年那场雨雪冰冻灾害,广州站春运聚集了40万人,人们情绪激动,为避免出现重大事故,广州站调集5000多名军警维持秩序,并动用大量的内燃列车分批,分组在十天之内把乘客送出广州,之后我国铁路人加大铁路高铁建设,加快建设智能化客票系统。终于在2023年建成12306客票服务系统。2025年我们告别了昔日的春运,告别一票难求的囧境。
感谢那些为铁路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吧。
作者简介:
程战胜,高中时在东方艺术学校函授三年诗歌,2003年获得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018年在大秦风上发表《话说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