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润武
冬日,随团来到了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景区大门的门楣上,“不二”两字赫然醒目,意指无差别、无二之意,即没有区别、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提示人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孤立和分离,没有绝对的差别和矛盾。强调的是一切事物最终都通向平等,没有彼此之别。进入大门,108米高的观音像立于四层莲花宝座上,俯视众生,让人们烦躁的心灵瞬间得以平和。
1999年的农历九月十九日,举行了“南山海上观音”敬造工程开工典礼。工程历时六年,于2005年4月15日建成,同月24日(农历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诞辰日)举行了开光仪式。南山文化旅游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吸纳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南山海上观音像,建在海上金刚洲上,普济桥连接金刚洲与陆岸,桥长280米,观音广场及广场两侧主题公园面积达6万平方米,共同组成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观音净苑”景区。进入景区通道的右侧,是一片菩提树林,获得允许者,可在此区域栽植菩提树。趁其他人都在听园区工作人员讲解之隙,我走进了菩提树林,仔细端详着每一棵菩提树下石刻上栽植者的名字,用手机在网上搜寻着这些人的情况,心中满是钦慕。左侧路边一石,突兀而显眼,石上刻着大大的佛字,落款为哈尔滨某女士供奉。
走在普济桥上,阳光明媚,碧海蓝天,海面粼粼波光,犹如盛开的朵朵莲花。游人如织,有朝拜者一步一匍膜拜,他们的虔诚令人动容。每一次俯身,每一次叩首,都是内心深处最真挚的倾诉。有上香者虔诚祈祷,香烟袅袅,升腾而起,那场面壮观而肃穆。他们都怀揣着同一个愿望——期盼平安。
登上莲花宝座,游客摩肩接踵,有居士们双手合十,虔诚祈祷;信徒们依序摸着佛脚,祈盼困扰于心的烦恼能得到及时化解。一阵轰鸣声,引得众人抬头远眺,一架飞机正由西北而来,绕过观音像向北边的三亚机场飞去。飞机上的人们或许正靠着舷窗欣赏着观音像及三亚的海边风光。
过去,海南三亚常常遭受台风侵扰。台风来时,狂风肆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损失。海边那斜倒的椰树,仿佛还在诉说着曾经台风的凶猛。然而,自建起南山海上观音像后,三亚在近二十年内几乎没有遭受过台风的正面登陆。预报的台风也往往选择绕道而行,使得三亚的台风影响降到了最小。
如今的三亚,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繁荣的强大动力。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汇聚于此,特别是东北的朋友们,他们在这里定居、生活,东北特色的饭店比比皆是。走在大街上,还能经常看到外国人的身影,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这里和谐共处。
《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在三亚这座城市,每个人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却又能和谐地融入这个大家庭。正如佛理中所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以包容的心去接纳一切,才能成就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三亚的包容性,就像那广阔的大海,容纳着万千河流。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你的背景如何,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种包容,让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绽放出绚丽多彩的火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这种包容的精神,让三亚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着生活的美好。酒店里,北方人常住于此过冬,他们躲避了北方的严寒,在温暖的三亚找到了家的感觉。
在这里,没有地域的隔阂,没有文化的冲突。大家共同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共同建设着这个充满希望的城市。三亚,以它的包容,书写着新时代的和谐篇章;以它的开放,迎接四方来客;以它的温暖,抚慰着每一个漂泊的心灵。
愿这座城市永远保持着这份包容与温暖,愿更多的地方能汲取这份包容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爱与宽容。
当我们即将走出景区,抬头望向大门,门楣上的“一实”两字熠熠生辉,告诉人们世间万事万物“真实不虚,如如不动”的本真。强调真实不虚、平等无分别的态度,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无分别心”,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在;不二皆同,无不包容。没有分别心,视万物平等,才能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一切,才能汇聚各方力量,在多元中汲取智慧,赢得未来。
作者简介:高润武,烟台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纸媒、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