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同情心与爱心
王慧仙
社会上充满同情心的人依然众多,同情心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润滑剂。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同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的一股清流。每个人都应当努力培养和保持同情心。
某日,我在腾讯新闻上偶然瞥见一则温馨的故事:在寒冷的天气中,一位男子在用餐时突然听到敲门声。他打开门,发现是一位陌生的老人,冻得瑟瑟发抖。男子心生怜悯,热情地邀请她进屋共享晚餐。老人站在饭桌前,先是环顾四周,然后用纸巾擦拭鼻涕。蓬乱的头发下,她那布满皱纹的脸庞显得格外沧桑,身上穿着一件脏污的灰色大棉袄。尽管如此,她脸上却挂着羞涩的笑容,不断地说:“不好意思,真是太感谢你了……”。年轻男子请老人坐下,她颤巍巍地坐了下来。男子递给老人一双筷子,她便开始夹菜吃。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男孩带着笑容,给老人端来一小碗粥放在桌上。老人似乎非常饥饿,端起碗便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
据我所知,现在的年轻一代,包括子女、孙辈,有时会对长辈如爷爷奶奶,甚至父母的外表整洁度表示不满,指出这处不妥,那处不干净。以我自己为例,由于假牙的镶嵌,饭后常有食物残渣留在其中,每次用餐后我都必须取下假牙进行清洗。有一次,5岁的孙子看到这一幕,便说:“奶奶,我不和你一起刷牙。”尽管我始终注重个人卫生,以及公共卫生,无论是洗脸盆、马桶还是水池,每一个角落的清洁我都不会忽视,但还是遭到了孙子的嫌弃。试想,如果是外人呢?这不正是同情心的体现吗?这位男士为家人树立了榜样,他的孩子不仅没有嫌弃老人,反而带着笑容为老人盛饭端菜。

这件事,不禁让我回忆起刚从甘肃那片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农村调至天津大港油田的那段日子。某天,我接到了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急切的声音:“你女儿生病了,快来带她去医院。”当时,我的丈夫去了海边工作,我在这陌生的城市里举目无亲。焦急之中,我带着女儿去等公交车,但那时既没有出租车,也不清楚医院的具体位置。正当我焦虑不安时,三位年轻人注意到了我的困境,他们询问我医院的地址,并看到我扶着生病的女儿时那副焦急的模样,便主动上前帮忙。公交车到站时,他们帮我把女儿抱上车,并为她找到座位,一路上悉心照料。到达医院后,其中一位小伙子背着我女儿奔跑着去挂号,另一位则领着我前往医院。在医生检查并开药后,他们一直等到女儿打上针才离开。他们的善举深深触动了我,我撰写了感谢信并寄给了报社。时至今日,我仍不知道他们身在何处。如果这篇报道能够发表,希望他们能看到,知道我一直铭记着他们的帮助。
昨日,我在微信上看到一则故事:一位收废品的年轻人在整理回收的纸箱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装满纸币的塑料袋。他数了数,竟有五千元之多。起初,他兴奋地规划着如何消费这笔意外之财,但随后他想到了卖给他纸箱的主人——一位驼背的老人。他担心老人失去这笔钱后将如何生活,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于是,他决定将钱送还给老人。当老人接过钱时,激动得泪流满面,连连称赞小伙子是好人,并拿出一部分钱来感谢他。但小伙子坚决拒绝了回报,骑着他的破旧三轮车离开了。

良心是做人的根本。正如一句名言所言:“做人讲良心是根本,做事凭良心是关键。”不论处于何种境遇,我们都应保持良心,不被埋没。这位年轻人在金钱面前不为所动,反而考虑到了老人的生计,选择归还这笔钱,展现了他内心的善良和良心。
即使心怀恶意之人,一旦萌生同情,放下武器,也能立刻转变为慈悲的佛。普通人若心怀同情,于危难中伸出援手,便能超越平凡,成就非凡。而善良之人若心怀同情,将变得更加仁慈,也更显伟大。若每个人都能怀有一颗同情之心,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早年创作,发表过几篇作品,《上海“母亲陵”》曾获奖。 
